一捧金泥下紫宸,却从南国动朱轮。
杨花落尽仍啼鸟,江燕飞来只傍人。
落日旌旗遥带郭,清溪草树自为春。
匣中孤剑依然在,不用明时枉问津。

【注释】

1.自洛至楚:作者由洛阳到湖北途中。

2.漫兴四首:诗人为抒写旅途中的心情而作的四首诗,本篇是其中的第四首。

3.紫宸:皇宫,皇帝居住的地方。

4.朱轮:古代官吏所乘的车有红色帷裳,故称朱轮车。

5.南国:指荆州一带。

6.啼鸟:即“啼鹃”。

7.江燕:燕子的一种,常在江边筑巢。

8.郭:城外。

9.清溪草树:泛指沿途的自然风景。

10.匣中孤剑:比喻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如一把没有用武之地的宝剑。

【翻译】
捧起金泥下到紫宸宫,却从南方动朱轮车。
杨花落尽仍啼鸟,江燕飞来只傍人。
落日旌旗遥带郭,清溪草树自为春。
匣中孤剑依然在,不用明时枉问津。

【赏析】
此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天宝三年(744)由长安出使荆门山,沿江东行途中写的一首七绝。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不平之气。
一捧金泥下紫宸,却从南国动朱轮。
“一捧金泥”,形容诏书,喻指皇帝的圣旨;“紫宸”,指皇帝的宫殿,这里暗指京城长安。诗人奉旨出使,满怀希望地来到荆门,却从南国动朱轮。这两句诗以对比的手法,写出诗人初到荆门时的惊喜与兴奋,同时透露出他内心的不安和矛盾。
杨花落尽仍啼鸟,江燕飞来只傍人。
杨花已经落尽,鸟儿仍然在啼叫;江燕飞来,只是轻轻地靠近行人。这两句诗描写了荆门山周围的自然风光,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诗人以杨花、鸟儿、江燕等自然景物为载体,抒发了他内心的感慨和情感。
落日旌旗遥带郭,清溪草树自为春。
夕阳西下,旌旗在远处飘扬;清溪两岸的草树,仿佛是春天的气息。这两句诗以落日、旌旗、草树等自然景物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诗人以大自然为画笔,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匣中孤剑依然在,不用明时枉问津。
匣中的宝剑依然锋利,无需等到光明之时才去问津。这两句诗以宝剑、问津等词语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展望和信心。诗人相信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即使暂时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也不应轻易放弃,要等待时机成熟再展宏图。
这首诗通过描绘荆门山的自然风景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诗人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诗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