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头风雨暗垂杨,两岸相逢即异乡。
春水横江不可渡,谁为鞭石造舆梁。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津头风雨暗垂杨,两岸相逢即异乡。后两句写春水横江不可渡,谁为鞭石造舆梁。诗人以“津”“风”二字开篇,点明地点与气候。“津头”指渡口,“风雨”是环境描写,暗含着诗人的心境。“津”与“风”相呼应,“暗垂杨”与“春水横江”相照应,都暗示了诗人的羁旅之情。“两岸相逢”,表明诗人在异乡;“即异乡”表明诗人身处异地,心情郁闷。“春水”是自然景象,“横江”则表明了诗人的无奈和悲愤之情。“谁为鞭石造舆梁?”意思是说谁能像鞭打石柱那样,用鞭子将我驱赶到这陌生的国度呢?诗人面对自己的命运,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最后两句是说,谁愿意像鞭打石柱那样,用鞭子将你驱赶到这陌生的国度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此诗语言朴实而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答案】
译文:
渡口边杨柳依依,风雨中摇曳不停。两地相逢,便是异乡。春水泛滥,横亘江面不能渡船。
赏析:
这首诗首句写景,二句抒情,末句议论,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朴素而含蓄蕴藉,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