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青草池,霢霂黄梅雨。
清冷脱洿下,润泽非斥卤。
鸣声慎烦聒,跳跃宜审处。
临深纵无危,坐井非善举。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草虫杂图》中的第27首,也是“草虫杂图”中的一首。这首诗主要描述了草虫们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生活状态和行为特征。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读:

  1. 苍茫青草池,霢霂黄梅雨。

注释:苍茫指的是广阔的天空下的景象,青草池可能意味着一片宽阔而湿润的草地,霢霂则形容黄梅雨的细腻与连绵。

赏析:诗人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景象,通过使用“苍茫”和“青草池”,营造出一种宽广、平静的氛围,同时以“霢霂黄梅雨”来表现天气的细节和变化,增添了诗作的生动性。

  1. 清冷脱洿下,润泽非斥卤。

注释:清冷指的是清新且不炽热,脱洿下可能是指脱离了泥土的污浊,而润泽则是指土地滋润肥沃。

赏析: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强调了自然的纯洁和丰饶。通过对比“清冷”和“脱洿下”,“润泽”和“非斥卤”,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大地的敬畏。

  1. 鸣声慎烦聒,跳跃宜审处。

注释:鸣声谨慎地避免嘈杂,跳跃时应当慎重处理。

赏析: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于生物行为的观察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生态平衡的关注。通过“慎烦聒”和“宜审处”,诗人强调了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生存方式,需要我们尊重和保护。

  1. 临深纵无危,坐井非善举。

注释:站在深水边即使没有危险,坐在井里也不是明智的选择。

赏析:这是对前两句的自然现象进行哲学思考的结果,诗人提醒我们要有远见,不要被眼前的小利所迷惑,而是要有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首诗通过对草虫生活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态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生态平衡、生态保护的关注。同时,诗中的哲理思考也启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有远见,避免因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更长远的发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