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蛾好明死,乌鲗以蔽彰。
争如草上飞,无用亦无防。
渴饮零露华,逝借晨风扬。
何如蜉蝣群,朝生夕云亡。

【注释】

  1. 草虫:指蟋蟀一类的昆虫。
  2. 杂图四十二首为伍佥宪题:指诗人为伍佥宪所作的一组《草虫杂图》诗题。
  3. 文蛾好明死,乌鲗以蔽彰:文蛾喜欢在明亮的地方死去,乌鲗用遮蔽来显示自己。
  4. 争如草上飞:还不如像草地上的虫子那样自由自在地飞。
  5. 无用亦无防:没有用处也没有妨碍。
  6. 渴饮零露华:口渴时喝些露水。
  7. 逝借晨风扬:借着早晨的微风飘去。
  8. 何如蜉蝣群:又比那些蜉蝣(幼虫)群。
  9. 朝生夕云亡:早上出生晚上就会化为虚无。
    【赏析】
    此诗共四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作者通过咏叹蟋蟀、文蝇、墨蝇等小虫,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无常、世事变幻的感慨和忧虑。
    第一句“草虫杂图四十二首为伍佥宪题”点明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对象。伍佥宪是诗人的朋友,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这首诗是为伍佥宪所作的一首咏物诗,旨在表达他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第二句“文蛾好明死”,描述了文蝇喜欢在明亮的地方死去的现象。这可能是因为文蝇的眼睛结构特殊,它们需要光线才能看到东西,而明亮的光线会干扰它们的视觉。然而,这也暗示了它们的脆弱和短命,因为它们只能在短暂的时间内享受光明。
    第三句“乌鲗以蔽彰”,则揭示了乌鲗善于伪装自己的现象。乌鲗用遮蔽物来保护自己,以免被其他动物发现。这种行为表明它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但也暴露出它们的狡猾和虚伪。
    第四句“争如草上飞”,则表达了与乌鲗截然不同的生存方式。草上的虫子们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不受任何束缚和阻碍。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让它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寻找食物和躲避天敌。
    第五句“无用亦无防”,进一步强调了草上飞虫子的生活方式。虽然它们没有用处,但也没有受到威胁和伤害。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让它们更加快乐和满足。
    第六句“渴饮零露华”,则描述了草虫们在清晨时如何获取水分。当露水凝结成水滴时,草虫们会用舌头舔舐这些露水,从而获得水分。这种及时补充水分的行为让它们能够更好地生存和繁衍后代。
    第七句“逝借晨风扬”,则描述了草虫们在早晨时如何利用微风传播自己的信息。微风吹拂时,草虫们会发出振动翅膀的声音,以便与其他同类交流信息。这种方式让它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和寻找伴侣。
    第八句“何如蜉蝣群”,则引入了另一种生物——蜉蝣作为比较的对象。蜉蝣是一种寿命非常短暂的昆虫,它们的生命周期只有几天时间。因此,它们只能在短时间内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这种短暂的生命也让蜉蝣更加珍惜每一天的时光。
    第九句“朝生夕云亡”则描绘了蜉蝣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它们在白天出生,但在夜晚就消失了。这种快速的生命过程让蜉蝣们无法享受到真正的安宁和幸福。反而,它们只能在短暂的时间内尽情地感受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草上飞的虫子们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世事变幻的感慨和忧虑。同时,诗中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