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境何扰扰,草野何茫茫。
清泉白石处,几许堪徜徉。
兰荃既荣秀,蒿莸绝交相。
宜人不在多,百亩空芜荒。

【诗句释义】

尘世纷扰,草野广阔。清泉白石,几处可以徜徉。兰花与荷花互相荣秀,蒿草与莸花断绝交往。宜人的不在多,百亩空荡荒芜。

【译文】

尘世纷扰,草野广阔,清泉白石,几处可以徜徉。兰蕙芬芳,荷花娇艳,互相争妍,互不妒忌,而蒿草和莸花却绝不同路,互不往来。宜人的不在于多,百亩空地荒芜不堪。

【注释】

⑴杂图四十二首:是诗人的一组诗。伍佥宪:即伍元镇,字子章,号东樵,福建建阳人,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进土,授行人司行人。嘉靖时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⑵何扰扰:多么喧嚣。

⑶草野:指野外、乡间。茫茫:广阔无垠的样子。

⑷清泉白石处:指幽静的地方。

⑸几许堪徜徉:能有几处可以自由行走呢?

⑹兰荃:指兰花。兰为香草,荃为兰之茎上生有香气的叶子,这里借指兰蕙。

⑺蒿(hāo):一种杂草。莸(yóu):又名薰奥,是一种草本植物,常在田间生长,其叶可制染料,茎皮可造纸,种子入药,气味辛辣,古人常用来比喻奸邪之物。

⑻交相:相互交结、交错。

⑼宜人不在多:适宜人的环境不在于数量之多。

⑽百亩空芜荒:指一片荒凉的土地。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全诗通过对兰蕙与蒿莸相互争艳而不相交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倾轧的厌恶以及向往田园生活的心情。

“尘境何扰扰,草野何茫茫。”开头两句写景。“尘境”指官场,诗人以官场的喧嚣来反衬大自然的宁静美好。“草野”指田野,辽阔的原野,无边无际。这两句是说,官场的纷争扰攘令人心烦意乱,广阔的原野却是那么的宁静美丽。“清泉白石处,几许堪徜徉?”接下来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美景。清泉、白石是自然界的美好象征,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让人可以悠然自得地漫步其中,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然而在这美好的景色中,又有谁能真正地享受它呢?

“兰荃既荣秀,蒿莸绝交相。”接下来的两句是对兰蕙与蒿莸相互争艳却不相交的描写。兰花和荷花都是美丽的花朵,它们的香气和颜色都很吸引人,因此常常被拿来相互比较。然而它们之间并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冲突,反而互相欣赏对方的长处,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种和谐共处的关系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宜人不在多,百亩空芜荒。”最后两句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在这里,诗人用“宜人”来形容理想的生活环境。他认为真正的宜人并不是由许多东西组成的,而是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呼吸和感受。在这个理想的环境中,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不受任何干扰和约束。而当百亩土地荒芜时,人们就会感到空虚和失落。

整首诗通过咏物抒怀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官场纷扰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人希望人们能够放下心中的负担,回归自然,享受那份宁静和美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