翛翛苦竹枝,岁晏未凋谢。
络纬绕其颠,促织鸣其下。
秋声入荒林,寒气逗虚榭。
何人赋无衣,悽恻坐长夜。
草虫杂图四十二首为伍佥宪题 其三
注释:
翛翛(xiāo xiāo)苦竹枝,岁月已晚,竹子依然翠绿不凋谢。
络纬绕其颠,蟋蟀在枝间鸣叫。
秋声入荒林,秋天的声音传入荒野的树林中。
寒气逗虚榭(xiè),寒风拂过空荡的亭台。
何人赋无衣(yùn),谁在为这没有衣服的人写诗呢?
凄恻坐长夜(qī cè zuò cháng yè),凄凉悲伤地度过漫长的夜晚。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首句“翛翛苦竹枝”,描述了竹子在岁月中依然翠绿不凋谢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坚韧。次句“络纬绕其颠,促织鸣其下”,则描绘了蟋蟀在枝间的鸣叫,以及促织(蟋蟀的别称)在树下的鸣叫。这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秋天的画面。
第三句“秋声入荒林,寒气逗虚榭”,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声音进入荒野的树林中,以及寒风吹过空荡的亭台的情景。这些景象都暗示着秋天的到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向往。
最后一句“何人赋无衣,悽恻坐长夜”,则是诗人的感慨。他看到有人因为没有衣服而感到凄凉,自己却只能在长夜里度过,不禁感到悲凉。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对现实的感慨和思考。同时,诗中的意象也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