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萝薜风,淅淅梧桐雨。
应有背岩人,推篷坐无语。
画梧石题寄王君载
萧萧萝薜风,淅淅梧桐雨。
应有背岩人,推篷坐无语。
注释:萧萧的萝薜风吹过,淅淅的梧桐雨声滴落。
应该有背山靠岩隐居的人,推开船篷坐着默默无语。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江上舟行时,因见秋景而作。首句“萧萧”点明时节。次句“淅淅”,描写雨声。三、四两句写自己所见所感:看到有隐士乘船而来,便推开船蓬,静静地坐着,不作一声。全诗意境清幽,含蓄隽永,富有情趣。
萧萧萝薜风,淅淅梧桐雨。
应有背岩人,推篷坐无语。
画梧石题寄王君载
萧萧萝薜风,淅淅梧桐雨。
应有背岩人,推篷坐无语。
注释:萧萧的萝薜风吹过,淅淅的梧桐雨声滴落。
应该有背山靠岩隐居的人,推开船篷坐着默默无语。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江上舟行时,因见秋景而作。首句“萧萧”点明时节。次句“淅淅”,描写雨声。三、四两句写自己所见所感:看到有隐士乘船而来,便推开船蓬,静静地坐着,不作一声。全诗意境清幽,含蓄隽永,富有情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审清楚题目要求,如本题“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则答题时要先逐句解释诗意,然后赏析。 第一联,“一廛吾所受,三径旧曾游”,诗人以自己居处为“一廛”,而“三径”是陶渊明的故宅,他曾经在此“隐居”;这里诗人用典,既写出了诗人自己的闲适之乐,同时又表明了自己与陶渊明的相似之处
【注释】 去去青云路:去往青云之路。 盍簪:盍,同盍,通盍,何不;簪,古时束发用的簪子。盍簪,意为为什么不系好簪子再动身上路呢?表示舍不得离去。 西风游子恨:指秋天的西风吹动着游子的思乡心。 落日故人心:落日时分,夕阳西下,使人想到故乡的亲人,所以用落日故人心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报国凭三策:报答国家之策有三种,即安民、养民和牧民。三策是泛指治国的三个重要方面。 论交薄万金
【注释】 送安二:送别安二。兼简令兄仁远:同时寄信给令兄。 故人不可见,令弟早相知:老朋友不能相见,令弟早就相识了。 文采京华自,威仪伯仲推:你的才学和气度都是京城的一流人物。 云深江树黑,天远雁书迟:天边飘荡着归雁的书信,因为距离遥远而变得缓慢。 若问同袍者,悲凉比旧时:如果你问他那些一同服役的老兄弟,他们一定会感到更加凄凉,因为他们的遭遇和你一样。 【赏析】
【注释】 刘珙弟兄:指作者的朋友,即刘涣兄弟。 大兄膺就业,叔子尽能诗:大兄(即刘涣)被举荐为官,而二弟(即刘涣的弟弟)则精通诗艺。 岁月嗟长往,功名未有期:感叹时光荏苒,功业尚未成就。 自怜游泮水,空忆少年时:惭愧自己当年曾游泮水(指在学馆中读书),如今却已空怀壮志、无以实现。 【赏析】 这是一首寄给友人的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刘珙弟兄的怀念之情和对自己不能建功立业的遗憾。
【注】 张世清:即张志和,唐代诗人种竹已成林:指张志和辞官归隐后,在家乡种植竹子,形成了竹林。 扫叶容春笋:用扫树叶子来等待春天的笋子出土。 编篱护晚阴:用编织篱笆来遮挡傍晚的阴影。 清风如有意:形容秋风的凉爽就像有意识一样。 明月本无心:比喻月亮本身没有情感,只是静静地照耀着大地。 几度临轩坐:几次站在楼台栏杆上坐着。 烟消彩凤吟:形容夜晚景色美丽,如同凤凰在歌唱。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
送黄掌教 泮水官初满,临岐意黯然。 风云千里道,雨露九重天。 硕学推程颢,清才数郑虔。 愿言行莫缓,台阁正求贤。 注释: 1. 泮水官初满:泮水,指的是古代的学堂,这里代指官职刚刚被任命完毕。官初满,意味着官员刚刚开始任职。 2. 临岐意黯然:临岐,指的是在岔路口分手。黯然,形容心情低落、忧郁。 3. 风云千里道:风云,指天气变化无常,千里道,形容距离远。 4. 雨露九重天:雨露,比喻恩泽
领举别武林主人 领:接受。举起杯来,表示离别 武林主人:主人的别号。指作者的朋友或熟人(据《太平广记》卷四百九十五引《唐阙史》,武林主人是李贺的朋友) 别业幽栖处,攀缘及上方 别业:别业,即别墅。幽栖处:隐居之处 攀缘:攀登爬升 及:到达 上方:高处 译文:接受了杯中的酒,向朋友告别。我隐于青山绿水之间,登上了山巅 地深松叶暗,天近桂花香 地深:山高林密 松叶:松树的叶子 暗:昏暗,不明亮
【注释】 圣主:皇帝。重遐荒:远在边远的荒服之地。夕郎:指王给事,王给事是王姓的官员的称呼,夕郎是王姓的音译。楼船:大船。瀚海:大海。冠服:官服。被:覆盖。三韩:古代对朝鲜半岛一带的称呼。八表:四方。兹:这。来王:来到国王那里。 【赏析】 这首诗写使臣出使异域,表达了诗人的自豪感和喜悦之情。诗中“楼船浮瀚海,冠服被蛮方”两句描写了使臣乘船远航的情景,“岛屿三韩近
【解析】 本诗是一首写隐者的诗。首句“绿阴清昼堂”,即以堂字点明了作者的居处;颔联“树密乌声乱,林深鹤梦幽”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自然画面,表现了隐士的闲适生活。颈联“云来疑向夕,风度欲惊秋"描写了云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生活的向往之情。尾联“何日寻三径,相期避暑游”抒发了作者与高士相约在夏日里一起游玩的愿望。 【答案】 绿荫笼罩着清凉的白昼,山中住着位高人,在岩石山丘间结屋居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诗歌情感及手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 第一联“记得高堂别,俄惊信息稀。”回忆过去分别时的情景,当时母亲还健在,可是如今母亲已经去世了,因此才感到意外和悲痛。“高堂”指母亲的卧室。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还记得和母亲道别的情景,可转眼间却听到母亲的消息稀少了
注释:芙蓉:一种生长在水边的草本植物,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女子。萋迷:形容草木丛生的景象。碧沚(zhǐ):绿色的小洲。青蘋(pín):一种水生植物,叶子像荷叶,浮在水面上。雨:指春雨。 译文:草木丛生的小洲上,绿意盎然的景色迷人。春天的雨轻轻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大自然在为大地洗刷着尘埃。为什么有人要涉江而去?可能是因为有什么事情需要他去处理吧。他悄悄地穿上衣服,踏上了江中的小船,离开了这个地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此类试题,要注重平时积累,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情感。 首句“晚步”,是说作者在傍晚时候的行走。“江山”代指祖国。“家”,这里比喻祖国。第二句“风月似无主”,是说大自然中的风和月好像没有主宰一样,自由自在。第三句“缓步立斜阳”,“缓步”是慢慢地行走的意思。“斜阳”代指日落时分。“微言共心语”,微言即微言大义,是指一些深刻的道理或者精辟的言论
注释: - 流水石边出,远山云外青。: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诗人站在流水旁,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显得十分清新宁静。 - 秋风落叶晚,人在翠筠亭。: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色,秋风萧瑟,落叶飘零,诗人独自一人站在翠绿的竹亭中,感受着秋天的韵味。 赏析: 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秋日景色图。首句“流水石边出,远山云外青”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诗人站在流水旁
注释: 白头鸟:一种鸟类,羽毛白色,头部有黑色条纹。 本是青春鸟,生来便唤翁:白头鸟原本是年轻的鸟,出生时就已经长出了白色的羽毛,所以人们称呼它为“翁”,也就是老年的象征。 几多头白者,怀抱尚童蒙:这里指的可能是几只白色的白头鸟,而它们的怀中仍然保持着童年时的纯真与无知。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白头鸟的形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思考。白头鸟虽然已经年老,但是它的羽毛还是洁白如雪
红梅似杏色尚浅,比桃香自浓。 能存旧时节,莫问旧时容。 注释: 1. 红梅:一种梅花品种,以其艳丽的红色花朵和独特的香味而著称。 2. 似杏色尚浅:形容红梅的颜色与杏花相比略显浅淡。 3. 比桃香自浓:比喻红梅的香气与桃花相比更加浓郁。 4. 能存旧时节:指在时间的流逝中,红梅依然能够保留其原有的美丽。 5. 莫问旧时容:不要过于关注过去的样子,因为时间已经改变了很多东西。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