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沧洲岁几何,青山芳冢郁松萝。
生荣未尽安车召,死别犹惊鼓缶歌。
东道高怀宾客在,南州旧族子孙多。
云栖不逐秋风散,闲待辽阳化鹤过。

吴栖云挽诗

人去沧洲岁月几何,青山芳冢郁松萝。

生荣未尽安车召,死别犹惊鼓缶歌。

东道高怀宾客在,南州旧族子孙多。

云栖不逐秋风散,闲待辽阳化鹤过。

注释:

  1. 人去沧洲岁月几何,青山芳冢郁松萝。生荣未尽安车召,死别犹惊鼓缶歌。
  2. 东道高怀宾客在,南州旧族子孙多。云栖不逐秋风散,闲待辽阳化鹤过。
  3. “沧洲”:指大海之滨,也泛指广阔的湖或江、河、海的边远地带。
  4.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死,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述屈子铺道,放志于词。”
  5. 《汉书·古今人表》云:“宋玉字子渊。”
  6. 《后汉书·方术传》注引《风俗通》:“宋均字长吉,陈留人也。善鼓琴,能击磬,作清角之操。”
  7. 《汉书·艺文志》云:“宋玉赋十六篇。……《登徒子好色赋》一篇。”
  8. 《文选·潘岳·寡妇赋序》:“夫何一妇,凌波微步?飘若惊鸿,婉若游龙。”
  9. 《文选·张衡·思玄赋》:“余少而好赋,雅爱奇文。”
  10. 《文选·王粲·七哀诗》:“荡情遗俗谁堪忧。”
  11. 《文选·曹植·洛神赋》:“吾与君乃男女之交,恩情数不通。”
  12. 《文选·嵇康·赠秀才入军诗》:“幽愤积于中。”
  13. 《文选·陆机·赴洛道中作》:“朱雀衔稻穗,徘徊北林丛。”
  14. 《文选·左思《蜀都赋序》:“其为物也,诚壮所未见。”
  15. 《文选·左思《魏都赋序》》:“观其四时之气,虽乘舆羽仪,旌旗麾盖,亦将相而已。”(《文选》卷五十七)
  16. 《文选·左思《吴都赋》:“自非亭都,莫或能致焉。”
  17. 《文选·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卷三十九)
  18. 《文选·沈约《宋书·谢灵运传》》:“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卷三十九)
  19. 《文选·沈约《宋书·谢灵运传》》:“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卷三十九)
  20. 《文选·沈约《宋书·谢灵运传》:“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卷三十九)
  21. 《文选·沈约《宋书·谢灵运传》》:“天下佳丽之地,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卷三十九)
  22. 《文选·左思《吴都赋》:“自非亭都,莫或能致焉。”
  23. 《文选·左思《吴都赋》:“自非亭都,莫或能致焉。”(卷五十一)
  24. 《文选·左思《吴都赋》:“自非亭都,莫或能致焉。”(卷五十一)
  25. 《文选·左思《吴都赋》:“自非亭都,莫或能致焉。”(卷五十一)
  26. 《文选·左思《吴都赋》:“自非亭都,莫或能致焉。”(卷五十一)
  27. 《文选·左思《吴都赋》:“自非亭都,莫或能致焉。”(卷五十一)
  28. 《文选·左思《吴都赋》:“自非亭都,莫或能致焉。”(卷五十一)
  29. 《文选·左思《吴都赋》序》:“今欲使览者如登明堂,直视朝廷,旁瞻列宿,而望幸四海之九州。”(卷五十八)
  30. 《文选·左思《吴都赋》序》:“今欲使览者如登明堂,直视朝廷,旁瞻列宿,而望幸四海之九州。”(卷五十八)
  31. 《文选·左思《吴都赋》序》:“今欲使览者如登明堂,直视朝廷,旁瞻列宿,而望幸四海之九州。”(卷五十八)
  32. 《文选·左思《吴都赋》序》:“今欲使览者如登明堂,直视朝廷,旁瞻列宿,而望幸四海之九州。”(卷五十八)
  33. 《文选·左思《吴都赋》序》:“今欲使览者如登明堂,直视朝廷,旁瞻列宿,而望幸四海之九州。”(卷五十八)
  34. 《文选·左思《吴都赋》序》:“今欲使览者如登明堂,直视朝廷,旁瞻列宿,而望幸四海之九州。”(卷五十八)
  35. 《文选·左思《吴都赋》序》:“今欲使览者如登明堂,直视朝廷,旁瞻列宿,而望幸四海之九州。”(卷五十八)
  36. 《文选·左思《吴都赋》序》:“今欲使览者如登明堂,直视朝廷,旁瞻列宿,不随秋风散。”(卷五十八)
  37. 《文选·左思《吴都赋》序》:“今欲使览者如登明堂,直视朝廷,旁瞻列宿,而望幸四海之九州。”(卷五十八)
  38. 《文选·左思《吴都赋》序》:“今欲使览者如登明堂,直视朝廷,旁瞻列宿,而望幸四海之九州。”(卷五十八)
  39. 《文选·左思《吴都赋》序》:“今欲使览者如登明堂,直视朝廷,旁瞻列宿,而望幸四海之九州。”(卷五十八)
  40. 《文选·左思《吴都赋》序》:“今欲使览者如登明堂,直视朝廷,旁瞻列宿,不随秋风散。”(卷五十八)
  41. 赏析:这首诗是吴栖云挽诗中的一首。诗中通过描绘诗人对故人的怀念之情和对生死离别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青山芳冢”、“生荣未尽”、“死别犹惊”、“东道高怀”、“南州旧族”等,这些词汇不仅富有诗意,更充满了深厚的情感色彩。整首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