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衣千里上京师,文采雍容玉树枝。
对客共称佳子弟,过庭如见旧威仪。
重辟落月人归早,野渡清霜马去迟。
四海门墙千古意,因君日日起遐思。

【诗词解析】

送孔彦旭还阙里

莱衣千里上京师,文采雍容玉树枝。

对客共称佳子弟,过庭如见旧威仪。

重辟落月人归早,野渡清霜马去迟。

四海门墙千古意,因君日日起遐思。

注释:

①孔彦旭:字子温(769-852),唐德宗建中二年(西元781)进士,官至尚书右丞、御史大夫。卒赠太尉、太子少傅,谥曰“懿”。

②阙里:指孔子家乡曲阜,在今山东鲁南地区。

③文采:文章才学。雍容:庄重从容。

④过庭:谓孔子弟子颜回居父母丧期间不吃饭,以示孝心。这里借指孔彦旭的贤良。

⑤重辟:即重辟,指朝廷多次征召。

⑥门墙:此处代指孔家的门第和家族。

⑦因君日日起遐思:意思是说,因为孔彦旭的缘故,我每天想得很多。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为好友孔彦旭的回归而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深厚的友情和美好的祝愿。

开头两句写孔彦旭穿着华丽的礼服,从遥远的家乡出发,来到了繁华的京城。他的文采出众,举止从容,犹如玉树枝一般高雅。

第三句写孔彦旭在客人面前被赞誉为优秀的子弟,他的言行举止都像他的先父一样令人敬仰。

第四句写孔彦旭在父母的灵堂前,就像他的先父一样威严庄重。

第五句写孔彦旭离开的时候,月亮还未落下,人们就已经开始回家。而他在野外渡口时,马儿也走得很慢,好像怕耽误了行程。

第六句写孔彦旭离开后,四海之内的人们都在怀念他。这表达了诗人对孔彦旭的深厚情谊和对他未来的美好祝愿。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因为孔彦旭的缘故,诗人每天都想得很多,想要为他做些什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