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池塘夜已分,一灯疏雨转纷纷。
分明瞿峡愁中听,仿佛巴山梦里闻。
海外故人嗟久别,天涯游子忆同群。
兰缸欲尽青毡冷,落叶萧萧自掩门。

【注释】

刘公瑞:即刘禹锡,字梦得。西轩:西面的小轩,指居室。分:分明。瞿峡:四川奉节东瞿塘峡。巴山:指四川巫山。青毡:毡帐,这里指诗人的住所。萧萧:风声。

【译文】

芳草池塘在夜已深时被雨打湿了,一盏灯下细雨纷飞转不停息。分明是瞿塘峡间愁听雨声,仿佛又是巴山东边梦里闻雨。海外故人久别叹伤,天涯游子思念同群。毡帐欲尽而青毡冷透,落叶萧萧自掩门。

【赏析】

《刘公瑞闲居六咏·其三》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绝。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夜晚听雨的情景;后两句写友人远隔异地,诗人怀念朋友;末句写自己思念友人的心情。全诗情景交融,情真意切。

首句“芳草池塘夜已分”,点出时间,说明是在夜中听到雨声。“芳草池塘”表明这是一处庭院,环境清幽,与诗人的生活环境形成对比。

次句“一灯疏雨转纷纷”描写诗人独自在书房中的所闻所见。“一灯”表明只有孤灯相伴,“疏雨”描绘了雨势稀疏的情况,“纷纷”则形容雨声连续不断地响起。这一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孤独的氛围中,为下文铺垫基础。

第三句“分明瞿峡愁中听,仿佛巴山梦里闻”则是诗人想象中的感受。瞿塘峡和巴山都是诗人耳熟能详的地理景观,它们常常引发诗人的无限遐想。这里的“分明”和“仿佛”表达了诗人对这两个地方的熟悉程度,同时也展现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

接下来四句,诗人进一步展开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海外故人嗟久别,天涯游子忆同群”这两句通过夸张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人的深深怀念。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身处异乡,思乡之情愈发强烈。尾联“兰缸欲尽青毡冷,落叶萧萧自掩门”则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诗人在书房里,看着窗外萧瑟的秋景,内心充满了无尽的寂寞与凄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家乡的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感动不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