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显非初望,归全是宿心。
痛怜双孺在,笑入九原深。
剑及延平化,珠还合浦沈。
生荣死更好,乡国有徽音。
【注释】
- 旌显:指表彰。
- 归全:使全部归还原主。宿心:久藏于心的心愿。
- 痛怜:十分怜悯。孺:幼小的儿童。
- 笑入九原深:意思是说,即使到了九泉之下也含笑无憾。
- 剑及:指延平王收复失地,安定南方。
- 珠还合浦:比喻将珍珠归还到南海合浦郡,喻为物归原所。
- 生荣死更好,乡国有徽音:意谓活着时受人敬仰,死后更受人怀念;乡国之人因之而感到荣光。徽音,美好的声誉。
【赏析】
此诗作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诗人以“盛节妇”的身份挽同乡陈仲基之妻吴氏,其妻吴氏是陈仲基的继室,与陈仲基生有一女陈玉莲,陈仲基去世后,她守寡不嫁,誓愿终身。陈玉莲早逝,其夫陈仲基痛爱妻子的贞烈,遂命人刻石立碑。陈仲基的妻子陈玉莲在丈夫陈仲基去世后,守寡终生,并被人们誉为“盛节妇”。陈仲基对妻子十分尊敬,他不仅把妻子葬在自家墓地旁,还为她刻石立碑。后来,陈仲基的儿子陈玉莲又嫁给了陈仲基的侄子陈宝瑜。陈玉莲死后,陈仲基悲痛万分。这首诗就是为悼念妻子而作的。
首联“旌显非初望,归全是宿心”,写诗人为表彰妻子吴氏而立碑。吴氏为陈仲基的继室,与陈仲基生有一女陈玉莲,陈仲基去世后,她守寡不嫁,誓愿终身。陈玉莲早逝,其夫陈仲基痛爱妻子的贞烈,遂命人刻石立碑。陈仲基的妻子陈玉莲在丈夫陈仲基去世后,守寡终生,并被人们誉为“盛节妇”。陈仲基对妻子十分尊敬,他不仅把妻子葬在自家墓地旁,还为她刻石立碑。后来,陈仲基的儿子陈玉莲又嫁给了陈仲基的侄子陈宝瑜。陈玉莲死后,陈仲基悲痛万分,于是写了这首七律来悼念妻子,表达自己的感情。
颔联“痛怜双孺在,笑入九原深”,写诗人悼念妻子。吴氏与陈玉莲一起长大,她们都十分善良、贤淑,深受邻里称赞。陈玉莲去世后,陈仲基痛惜不已。“痛怜双孺在”的意思是,他非常怜惜两位少女还在人间。“九原”是指地下,这里用来形容陈玉莲已经死去。“笑入九原深”的意思是,即使已经死去多年,但她们的笑容仍然留在人们的心中。
颈联“剑及延平化,珠还合浦沈”,写诗人悼念妻子。“延平”指的是延平王收复失地,安定南方。“珠还合浦”比喻将珍珠归还到南海合浦郡,喻为物归原所。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敬仰之情和对她的怀念之情。
尾联“生荣死更好,乡国有徽音”,写诗人悼念妻子。“生荣”表示活着时受到人们的尊敬;“死更好”表示死后仍受到人们的怀念;“乡国”指家乡,“徽音”表示美好的声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妻子的高度评价和赞美之情。
整首诗语言朴实、真挚感人,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敬仰之情和怀念之情,以及对妻子的崇高品德的赞扬和赞美。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传统观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