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墅开馀景,东山异物华。
桓荣方在国,韩愈已辞家。
吟刻云扉竹,闲烹石鼎茶。
忘形忽相遇,不用具袈裟。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西墅开馀景,东山异物华。”
诗意解析: “西墅”指的是西边的庭院,通常指代文人雅集之所或隐居之所。而“开余景”意味着这里的风景开阔,引人入胜。”东山”可能指的是诗人居住地附近的一座山,象征着隐逸的生活。”异物华”表明这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都显得特别美好,与众不同。
译文: 在西边的院子里,美景一览无遗;向东边的山岗上,异彩纷呈,别有一番风味。
第二句:“桓荣方在国,韩愈已辞家。”
诗意解析: “桓荣”可能是一位古代学者或官员的名字,“国”在这里可能是指国家或者朝廷。“韩愈”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以直言进谏著称。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感慨,即桓荣虽在朝为官,而韩愈已经远离了官场,归隐山林。
译文: 桓荣还在朝廷任职,而韩愈却已经辞别了仕途,远离了喧嚣。
第三句:“吟刻云扉竹,闲烹石鼎茶。”
诗意解析: “吟刻”可能指的是在竹子制成的门扉上刻字或作诗来表达内心的情感。”闲烹”则描绘了一个宁静自足的生活场景,可能是指煮茶的动作,”石鼎”是一种古老的烹饪用具。
译文: 我在云纹的门前刻下诗句,闲暇时烹煮一壶石质的茶。
第四句:“忘形忽相遇,不用具袈裟。”
诗意解析: “忘形”意味着忘却了世俗的礼节和束缚。“忽相遇”表达了偶然的邂逅,可能是因为诗人在竹林中散步或读书时与某人不期而遇。”不用具袈裟”可能指的是这次相遇没有经过任何准备,非常自然和随意。
译文: 我们彼此之间忘记了一切形骸之别,忽然间相遇,仿佛一切都未准备,就这样自在地相见。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西墅”、”东山”等意象的描述,诗人传达了一种逃离尘世喧嚣、追求心灵宁静的态度。同时,通过对历史人物如桓荣、韩愈的提及,也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及个人情感的抒发。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和谐与个人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