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养知何日,依亲未可期。
聊凭菽水奉,得便寝兴时。
风木丘吾感,公庖考叔遗。
三年不归者,此意竟何思。
乌程贰教李春夫四首 其一 桥门奉侍
张宁
禄养知何日,依亲未可期。
聊凭菽水奉,得便寝兴时。
风木丘吾感,公庖考叔遗。
三年不归者,此意竟何思。
诗句释义
禄养知何日,依亲未可期。
这句话表达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以及自己无法在此时回归父母的无奈。”禄养”指俸禄和供养,即通过职位获得的经济收入来供养家人;”知何日”意味着何时能回报父母的养育恩情;”依亲未可期”则表示不能立即回到父母身边,时间尚未确定。整体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纠结和对父母的深深思念。
聊凭菽水奉,得便寝兴时。
“菽水”指的是豆粥,这里用以象征简朴的生活,“奉”即供养、照顾。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只能以最简单朴素的方式来照顾父母,希望在生活条件允许时能有机会好好陪伴在父母身边。
风木丘吾感,公庖考叔遗。
“风木”是指父亲的白发和衰老的身体,”丘吾”是对自己父亲的描述,”考叔”可能指母亲,这里的”公庖考叔遗”可能是指自己在厨艺方面继承了母亲的手艺或精神。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父母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家庭传承的责任感。
三年不归者,此意竟何思。
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未能及时回家看望父母的歉意和内疚。”三年不归”表明了诗人长时间没有回家,而”此意竟何思”则反映了他内心对于这种遗憾和愧疚的情感挣扎,思考着是否应该弥补这些遗憾。
译文与注释
译: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只能尽我所能地用简单的饮食来供养他们。当有机会时,我会尽量抽出时间陪在他们身边。我深感自己的成长中得到了父母的悉心教导,尤其是母亲的厨艺对我的影响深远。遗憾的是,我已经离开了家乡三年多,心中充满了对父母的愧疚。
注:
- 禄养: 通过职位获得的经济收入来供养家人。
- 菽水: 豆粥,象征简单的食物。
- 风木丘吾: 形容父母因年老而显得憔悴。
- 公庖考叔遗: 可能指在厨艺方面的继承,也可能指在母亲身上看到的智慧和技能。
- 三年不归者: 指作者已经离开家乡三年多的时间。
- 此意竟何思: 表达了对不能时常回家陪伴父母的愧疚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位孝子对父母的深情厚谊和对未能尽孝的自责。诗人以自身的生活经历为基础,抒发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和对家庭责任的承担,同时流露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世界,使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对家庭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