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屧苏堤净,寻玄瑞石遥。
蓬山小无暑,岩月满随潮。
宝石登天近,瀛梅候雪消。
太平游览遍,歌咏记清朝。
夏大卿是北宋诗人黄裳的字。夏大卿在杭州任知府时,曾游西湖苏堤,写有“步屧苏堤净”之句。苏堤即苏轼所筑,故云“步屧”。《西湖游览志》载:“东坡自题小诗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堤长,故云“净”。
寻玄瑞石遥,玄瑞石在孤山北麓,又名瑞石、香亭、飞来峰。相传为晋代高僧佛图澄在此修炼时所得的一块石头。
蓬山即苏州,宋苏轼曾作《登州海市赋》:“蓬山似列仙之旧府。”又作《与李之仪书》:“吾去蓬莱三万丈,谁点化我到人间?”
岩月满随潮,岩石上的月亮和随波而来的潮水,意谓西湖美景如画。
宝石登天近,宝石指宝石塔,在钱塘江边,又名雷峰塔。《舆地纪胜·临安府》:“雷峰塔,在钱塘县西北九里,唐刺史李泌建……其下临江诸塔皆不及,而以雷峰为最。”瀛梅,瀛洲之梅,指西湖边的梅花。
太平游览遍,指游览西湖时,处处可听到百姓歌颂宋朝的太平盛世。“歌咏记清朝”,指百姓歌颂的是宋朝盛世。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风光的诗。开头两句“步屧苏堤净,寻玄瑞石遥”,写出了作者游湖时的兴致。“步屧”就是漫步的意思;“苏堤”即苏轼修筑的苏东坡堤岸;“净”字形容湖面水光映照,十分明净。接着写景:“蓬山小无暑,岩月满随潮”,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清幽秀丽的画面。“蓬山”即苏州,这里泛指西湖一带的山水;“无暑”是说没有酷暑;“岩月”指的是山上岩石上悬挂的月亮;“满随潮”是说随着潮水的涨落,岩上的月光也时隐时现。
后六句“宝石登天近,瀛梅候雪消”,则具体写景。“登天”是指宝石塔;“瀛梅”指杭州西湖边的梅花;“候”,等待的意思;“消”是消退的意思。最后两句:“太平游览遍,歌咏记清朝”。这两句表明,作者游完这些景点后,心情舒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全诗语言清新流畅,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