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色逢秋淡,山光薄暮佳。
吟看风堕叶,坐觉水生花。
野景周遭在,幽情一倍加。
怀人不可见,惟有暮归鸦。

【注释】

  1. 树色逢秋淡:树木的颜色在秋天显得清淡。
  2. 山光薄暮佳:傍晚的山光显得美好。
  3. 吟看风堕叶:在吟诵时,看着风吹动落下的树叶。
  4. 坐觉水生花:坐在那里,觉得水面上好像开出了花朵。
  5. 野景周遭在:周围的田野景色。
  6. 幽情一倍加:深深地被这种幽静的情怀所打动。
  7. 怀人不可见:想念的人无法相见。
  8. 惟有暮归鸦:只有黄昏时分归来的乌鸦。

【译文】
树林在秋天的色彩里变得清淡,山光在薄暮中显得美好。
我在吟诵的时候,看着风吹动落下的叶子;坐下来感受,觉得水面上好像开了花朵。
周围的田野景色包围着自己,深深的幽静情怀让人加倍地感动。
怀念远方的人,却无法相见。只有黄昏时分归来的乌鸦,陪伴着我。

【赏析】
《为高宪副题画二首》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组七言诗。此组诗共两首,这是第二首。全诗以“秋”、“夕”二字作为诗歌的切入点,抒发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孤独、寂寥之感。

第一句“树色逢秋淡”,描绘出一幅深秋时节的画面,树木的颜色变得清淡,仿佛是秋天的气息笼罩着整个画面,给人以宁静、淡然的感觉。这里的“树色”指的是树叶的颜色,而“秋淡”则是指秋天的色彩淡雅,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诗人通过描绘这个场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第二句“山光薄暮佳”,则是对傍晚山光的描绘。薄暮是指天色渐暗的时刻,山光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夕阳的余晖洒在山峦之上,形成一种壮丽的景象。这里的“薄暮”不仅指时间上的傍晚,还象征着人生的暮年阶段,充满了感慨和无奈。诗人通过对这个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无常、岁月易逝的感慨之情。

第三句“吟看风堕叶”,则是诗人在吟诵诗歌时,看到风吹动落下的树叶。这里的“吟看”可以理解为诗人在吟诵诗歌的同时,也在观察周围的景物,包括那些随风飘落的树叶。这里的“风堕叶”可以联想到诗人自己的身世遭遇,就像树叶随风飘落一样,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诗人通过这个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无奈和悲哀。

第四句“坐觉水生花”,则是诗人坐在岸边,看到水中似乎有花朵生长出来。这里的“坐觉”可以理解为诗人在坐着休息的同时,感受到水中的美景。这里的“水生花”可以联想到诗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就像水中的花朵一样绚烂而美丽。然而,由于现实的束缚,诗人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诗人通过这个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

第五句“野景周遭在”,则是诗人看到周围的田野景色。这里的“野景周遭”可以联想到诗人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广阔的田野。这里的“周遭”可以理解为周围的事物,也可以理解为周边的环境。诗人通过这个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第六句“幽情一倍加”,则是诗人深深体会到这种幽静的情怀更加深厚。这里的“幽情”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的情感,而“倍加”则表示这种情感变得更加强烈。诗人通过这个句子的表述,进一步强调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内心情感的珍视。

第七句“怀人不可见”,则是诗人思念亲人却不能相见的情感表达。这里的“怀人”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不可见”则表示这种思念之情无法实现。诗人通过这个句子的表述,表达了自己对于亲情的深深眷恋和对于无法见面的无奈。

最后一句“惟有暮归鸦”,则是诗人看到黄昏时分归来的乌鸦。这里的“惟有”可以理解为除了这个之外没有其他的方式或方法,而“暮归鸦”则是指黄昏时分归来的乌鸦。这里的乌鸦可以象征着诗人的孤独和寂寞,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诗人通过这个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