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杖策到䢵城,石室藏修尚勒名。
一道潺湲岩下水,夜深疑是读书声。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的内容整体感知,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基调,然后结合重点字词的意象进行赏析。本诗首二句“何年杖策到䢵城,石室藏修尚勒名”中,“温公”即范仲淹。“䢵(qiǎn)城”,在今甘肃天水西南。“杖策”意为手执拄杖,指他晚年出仕前,曾游学于洛阳。范仲淹年轻时就很有文才,25岁进士及第,但仕途不顺,多次被贬官,最后在西北边塞做了三年的官。后来,他回到朝廷担任参知政事等职,为政有为,力主改革,遭到守旧派的反对,最终被诬陷罢相后出知邓州、苏州、陈州等地。这首诗是他在任邓州知州时的所作。“石室”指他的住所。“藏修”是指隐居。“尚勒名”就是仍然留有姓名,表示自己不忘本,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政治主张。“一道潺湲岩下水,夜深疑是读书声”中,“潺湲”意为水流的声音,这里指山涧流水。“夜深疑是读书声”是说在深夜里,听到山涧流水的声音,仿佛是读书的声音。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晚年虽遭贬谪,仍不忘读书学习的精神。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答案】

译文:我何时才能手扶拐杖到达䢵城?在那石屋之中隐居修炼,仍然留有姓名,表示自己不忘本,依然保持着自己

的政治主张。

注释:“温公”指范仲淹。“石室”指他的住所。“藏修”是指隐居。“尚勒名”就是仍然留有姓名,表示自己不忘本,依然保

持着自己的政治主张。“潺湲”意为水流的声音,这里指山涧流水。“夜深疑是读书声”是说在深夜里,听到山涧流水的声音,仿佛是读

书的声音。

赏析:诗人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表现了其坚持读书学习的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