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雪依微见首阳,墓田松柏郁相望。
云封马鬣犹含冻,日照龙鳞似有霜。
月出雁迷青嶂暮,水流人去白梅芳。
采薇歌罢悲风起,万井周田半已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的首阳山景色。以下是逐句解释:

霁雪依微见首阳,墓田松柏郁相望。
霁雪,即初雪,天气放晴时下的雪。依微,形容雪花细小而轻盈。首阳,指的是商朝末年伯夷、叔齐饿死的地方。墓田,指墓地周围的农田。松柏郁相望,意味着墓地四周长满了松树和柏树,树木相互交错。

云封马鬣犹含冻,日照龙鳞似有霜。
云封,形容云雾笼罩着墓地上空。马鬣,指坟墓旁边的草木。犹含冻,仍然保持着寒冷的状态。日照龙鳞似有霜,用龙鳞比喻阳光照射下的草木,仿佛覆盖着一层霜。

月出雁迷青嶂暮,水流人去白梅芳。
月出,指月亮升起的时刻。雁迷青嶂暮,大雁在黄昏时分迷失方向,无法回家。水流出人去白梅芳,水流带走了人们的身影,而白色的梅花却独自绽放。

采薇歌罢悲风起,万井周田半已荒。
采薇,指采集野菜为生的行为。歌罢悲风起,人们在唱歌之后,悲伤的情绪涌上心头,引发了一阵悲风。万井周田半已荒,意味着整个村庄已经荒芜了,井口周围也变得破败不堪。

赏析:
这首诗以首阳山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诗中的“霁雪”、“松柏”、“云封”、“龙鳞”等词汇,都富有象征意义,体现了古代诗歌的特点。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墓地周围的草木与天空中的云彩、阳光进行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整体来看,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