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杯更上太平楼,欲赋非才愧四愁。
门拥双峰森列戟,亭开一鉴拟虚舟。
鸡豚社在春芳歇,虎豹关严暮霭收。
竹院又过参大士,慈航何日拯民瘳。

注释:

衔杯更上太平楼,欲赋非才愧四愁。

门拥双峰森列戟,亭开一鉴拟虚舟。

鸡豚社在春芳歇,虎豹关严暮霭收。

竹院又过参大士,慈航何日拯民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丁亥年春天,与同僚朋友一起访问西郊时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看到的景象和感受,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先我们看到“衔杯更上太平楼”,这里的“衔杯”意味着饮酒,而“太平楼”则是诗人所居住的地方。他站在高楼之上,俯瞰着周围的景色,感叹自己的生活虽然安稳,但却没有才能去创作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矛盾的感受让他感到惭愧,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像杜甫那样写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样的诗句。

接下来的两句“门拥双峰森列戟,亭开一鉴拟虚舟”描绘的是诗人所见到的景象。门前有两座山峰,山上还有一排排的石剑,象征着国家的安定和强大。而亭子就像一只小船,静静地漂浮在水中,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这些景象都让人感到安宁和满足,但也透露出作者内心的空虚和无奈。

接着我们看到“鸡豚社在春芳歇,虎豹关严暮霭收”。这里指的是祭祀活动结束后的情景。祭祀结束后,人们会离开,留下的只有一片寂静和空荡。这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感慨,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深忧虑。

最后一句“竹院又过参大士,慈航何日拯民瘳”则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在这里,“参大士”指的是观音菩萨,她被视为救苦救难的神祗。作者希望有一天能够依靠观音菩萨的力量来救治苍生,让人民摆脱疾病和苦难。这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一种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切。

整首诗以诗人的视角,展现了他在太平时期所感受到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生活安稳的满足,也有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既有对个人才华的自卑,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和梦想。这些丰富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整首诗显得更加真实和感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