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同一梦,感慨怜我情。
文章祇覆缶,铅椠总顽形。
拂兹衡窦下,凌彼天之层。
和风洒云龙,清樾培佳程。
眷言游仙侣,趣趾成蓬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游普陀山》。下面逐句进行释义和赏析:

  1. 浮生同一梦,感慨怜我情
  • “浮生”意为人生的短暂,“同一梦”表示人生如梦幻一般,短暂且无常。
  • “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对自己遭遇的感叹。
  • “怜我情”表示诗人对自己的感情,感到悲伤或同情。
  1. 文章祇覆缶,铅椠总顽形
  • “文章”通常指文学创作或学术文章。
  • “祇覆缶”形容文字或学问浅薄,如同一个破瓦罐一样,难以承受重物,无法承担起应有的价值。
  • “铅椠”是古代用来书写的笔,这里用来形容学者的学识或文笔。
  • “顽形”指的是学者的学识难以改变,固执不变。
  1. 拂兹衡窦下,凌彼天之层
  • “拂兹”意为触摸、接触,这里指诗人与大自然的亲近。
  • “衡窦”可能是指衡山上的石洞或山岩。
  • “凌彼天之层”意味着诗人想要超越自然的高度或境界。
  1. 和风洒云龙,清樾培佳程
  • “和风”指温暖的春风,象征春天的气息。
  • “洒云龙”形象描绘了春风像龙一样吹拂大地的景象。
  • “清樾培佳程”中的“清樾”指的是清新的树荫,而“培”则表示培养、扶持。这里的“佳程”可能是指美好的旅程或事业的发展。
  1. 眷言游仙侣,趣趾成蓬瀛
  • “眷言”意为怀念、思念。
  • “游仙侣”指的是那些追求神仙般境界的人。
  • “趣趾成蓬瀛”中“趣趾”可能是指足迹,引申为行动。“成蓬瀛”则是指成就了神仙般的境界或生活。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普陀山的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学问浅薄的感慨,以及对美好境界的追求。诗中使用了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如“文章祇覆缶”,通过对比强调文人学士的浅薄无知,以及“抚兹衡窦下,凌彼天之层”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向往。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更高境界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