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空寒露滴芙蓉,拄颊天门倚岱宗。
汉草相传司马笔,秦官犹寄大夫松。
参差三观疲双目,巀嶪千岩藉短筇。
方内名山探欲遍,晚年始遇丈人峰。
【诗句释义】
登岱 其二
青空寒露滴芙蓉,拄颊天门倚岱宗。
汉草相传司马笔,秦官犹寄大夫松。
参差三观疲双目,巀嶪千岩藉短筇。
方内名山探欲遍,晚年始遇丈人峰。
【译文】
登临泰山,看到清晨的霜气和露水凝结在高高的芙蓉花上,我拄着拐杖靠在了泰山的主峰天门峰上。
汉代的草书是司马相如的笔迹,而秦始皇时的石刻仍然像古代大臣种下的松树一样。
三座山峰参差错落,让我感到双眼疲惫;千岩万壑,只有用一根短竹杖才能支撑前行。
我打算游览完泰山的所有名胜,但直到晚年才遇到了这座壮观的“丈人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登科后》中的一首,全诗以泰山为背景,通过描绘泰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首句“青空寒露滴芙蓉”,描绘了泰山早晨的景象,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寒冷的露水,芙蓉花在寒风中摇曳生姿。这句诗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颔联“汉草相传司马笔,秦官犹寄大夫松”则转入对人文景观的描写。这里提到的“司马笔”指的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他的文采斐然,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大夫松”则是指秦始皇时期的松树,它们依然傲立于岩石之中,象征着历史的长河永不停息。这一句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古今文人的敬仰之情。
颈联“参差三观疲双目,巀嶪千岩藉短筇”描绘了作者攀登泰山的情景。三座山峰错落有致,令人目不暇接;而千岩万壑则如同一座座巨大的画卷,让人感到震撼。这里的“参差”、“巀嶪”等词汇形象地描绘了泰山的雄伟壮丽。而“疲双目”则表达了作者在攀登过程中的疲惫之情。
尾联“方内名山探欲遍,晚年始遇丈人峰”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作者曾经试图游览过无数名山大川,但在晚年才遇到了这座令人叹为观止的“丈人峰”。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赞美和对岁月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写泰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同时,诗人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韵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