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罢朝参礼,优游已四年。
我皇非自逸,借箸每难前。
卒悍竿旗揭,民贫室磬悬。
恨无经济术,矫首问高天。
【注释】
- 感事:即《感事五首》其一,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写的诗。
- 朝参礼:指上朝时的礼仪。
- 优游:闲适、悠闲自在。
- 借箸:用筷子夹食物,比喻为国分忧。
- 卒悍:突然凶暴。
- 竿旗:指旌旗,借指军队或朝廷。
- 矫首:仰着头。
- 经济术:国家治理的策略。
【赏析】
《感事三首》,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写的一组诗。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回忆了从开始做官到离开长安的这四年里,经历了许多事情:皇帝没有自逸,而诗人却因为“借箸”(用筷子夹食物)难前;百姓生活艰难,而朝廷却依然骄横残暴;自己却没有治国平天下的能力,只好仰首问天。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自身能力的无奈。
这首诗反映了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的生活经历以及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虽然身处乱世,但仍然关心着国家大事,希望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