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赏下南陂,舟行日自移。
千林悬紫箨,十里卧青鹥。
进渚将吴舫,行歌命楚儿。
谁能鼓桂楫,顷刻到天池。

诗句释义如下:在泛赏下南陂时,舟行一日自移。千林中悬挂着紫竹箨,十里外卧躺青鹥。进入渚中将吴船,行歌命楚儿。谁能鼓桂楫,顷刻到天池。

赏析

第一句:“泛赏下南陂,舟行日自移。”

  • 意象解析:南陂作为自然景观的载体,为诗人提供了一个远离尘嚣、与山水为伴的场所。“泛赏”意味着在此处游览欣赏,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而“舟行日自移”则描绘了随着船只的行进,时间也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 文化背景:古代文学中常用“南陂”来代指自然风光旖旎之地,如南楼即有“宋理宗南楼风月横披”,这里亦暗示了南陂的秀美景色。

第二句:“千林悬紫箨,十里卧青鹥。”

  • 形象刻画: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竹林中的竹子比作挂满紫箬帽的少女,生动地描绘了竹林的静谧与美丽。“青鹥”(即鹢)是水鸟的一种,此处形容水面上的波光粼粼,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与生动性。
  • 情感寄托: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态,也寄托了对和平岁月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战争和动荡年代的反思。

第三句:“进渚将吴舫,行歌命楚儿。”

  • 场景再现:此句展现了一幅热闹的场景,人们在小舟中载歌载舞,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吴舫”指的是中国古代东南沿海地区常见的小型船舶,而“楚儿”则是南方方言中对年轻女子的称呼,此处可能指船上的乐师或歌女。
  • 人文关怀:这一描写不仅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还间接表达了诗人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尊重和喜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尾句:“谁能鼓桂楫,顷刻到天池。”

  • 哲理寓意:这句话采用了设问的方式,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即真正的自由是什么?它象征着对超脱世俗束缚、达到心灵自由的向往。这里的“天池”可能象征着一种理想的境界,或者是某种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
  • 审美情趣: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文活动的展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素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诗人通过对南陂美景的赞美,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理解与感悟。它不仅是一次对美景的赞美,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升华。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内涵,从而更加深入地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