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叠叠树高低,景色苍茫望欲迷。
江上有舟人荡桨,林间无路石成蹊。
柴门昼掩车尘杳,茅屋春来野鸟啼。
昭代徵贤勤束帛,高才未许学幽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山居秋暝》。

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

  1. 山水(第一段):云山叠叠树高低,景色苍茫望欲迷。
    注释: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风景画面。”云山叠叠”指的是连绵不绝的山脉被云雾缭绕,显得层次分明;”树高低”则是指树木参差不齐,高低错落。整个画面给人一种空旷、寂静的感觉,让人不禁想要迷失其中。

  2. 译文:
    云山层层叠叠,树木高低不一,景色苍茫而让人望而生畏。

  3. 赏析:此诗通过描绘山峦叠嶂、树林参差的景象,以及令人迷茫的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深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4. 第二段:江上有舟人荡桨,林间无路石成蹊。
    注释:这里描述了江上有人划船,而在密林中却找不到一条道路,石头成了小路。这种对比更加突显了山林的幽深和难以通行。

  5. 译文:江面上有人驾着小舟荡桨,但密林深处却没有路可走,石头成了唯一的小路。

  6. 赏析:此诗进一步描绘了山林之间的阻隔和自然景观的奇特之处。通过对比江水和林间的道路,诗人强调了自然之美的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感。

  7. 第三段:柴门昼掩车尘杳,茅屋春来野鸟啼。
    注释:这里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柴门白天被遮挡,车辆经过留下的痕迹已经消散,而春天的到来让茅屋周围的野鸟欢快地歌唱。

  8. 译文:白天时柴门紧闭,车轮走过的痕迹也已经消失不见,春天来临茅屋周围传来野鸟的欢歌。

  9. 赏析:此诗通过描绘乡村的安静生活和自然生态的美好,传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10. 第四段:昭代徵贤勤束帛,高才未许学幽栖。
    注释:此处提到了“昭代”和“徵贤”,指的是唐朝这个时期,朝廷征召贤才。然而,诗人对于那些才华横溢的人却不愿意隐居在深山之中。

  11. 译文:在这个昭明的时代,朝廷征召贤才,努力用华丽的锦帛作为礼物。但是对于那些高才能的人,他们并不希望隐居在深山之中。

  12. 赏析:此诗反映了诗人对朝廷招揽人才的政策的批判,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朝廷的征召和个人的隐居选择,诗人表达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