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割固无象,搀抢复荆路。
鸺鹠千万声,洒血从三户。
汉广不可泳,投鞭途焉度。
狼烽络绎至,羽檄纵横鹜。
保此人如斗,疮痍未成聚。
壁垒信改观,设险非其故。
重闬虽有托,被野谁能护。
恍忆弦诵音,笳鼓喧朝暮。
檐露警铜鐎,堞月迟余步。
遥夜陟屺思,登楼讵遑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宿玉阳城西楼》。下面是逐句翻译和赏析:
宿玉阳城西楼(第一句)
降落割据,固无象形;搀抢复荆路。
降割割据,固无象形;搀抢复荆路。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玉阳城西楼上所看到的景象。降割割据意味着战争和割据的局面,固无象形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混乱局面的不满和忧虑。而搀抢复荆路则暗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困境。
鸺鹠千万声,洒血从三户。(第二句)
鸺鹠千万声,洒血从三户。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听到的鸟鸣声和看到的战争场景。鸺鹠是一种特殊的鸟,常常被用来形容战争的声音和气氛。而“洒血从三户”则形象地描绘了战争中的惨烈场面,士兵们为了保卫家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汉广不可泳,投鞭途焉度。(第三句)
汉广不可泳,投鞭途焉度。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汉广是指黄河,投鞭则是形容力量小到可以随意投掷,比喻国家的力量弱小,无法抵御外敌。而途焉度则意味着国家的前途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危险。
狼烽络绎至,羽檄纵横鹜。(第四句)
狼烽络绎至,羽檄纵横鹜。
这两句诗描绘了战争时期烽火台之间的联系紧密,战报频频传来的情况。狼烽是古代战争中用来传递军情的信号,而羽檄则是朝廷发给各地官员的文书。这些文书中传达着战争的消息,使得整个国家陷入了战争的漩涡。
保此人如斗,疮痍未成聚。(第五句)
保此人如斗,疮痍未成聚。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民遭受战争苦难的同情和关心。他们如同斗一样需要保护,但是战争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创伤和损失。
壁垒信改观,设险非其故。(第六句)
壁垒信改观,设险非其故。
这两句诗描绘了战后国家形势的变化和战略防御的重要性。壁垒是指城墙上的防御设施,信改观则意味着国家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设险非其故则强调了在战争中建立的防线和防御工事不是为了战争本身,而是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
重闬虽有托,被野谁能护。(第七句)
重闬虽有托,被野谁能护。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民间疾苦的感慨和担忧。重闬是指坚固的城墙,虽然有了防护措施,但是被野谁能护却意味着这些防护措施并不能真正保护平民免受战争的破坏和伤害。
恍忆弦诵音,笳鼓喧朝暮。(第八句)
恍忆弦诵音,笳鼓喧朝暮。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和平生活的回忆和怀念。弦诵音指的是琴瑟之声,象征着和谐与安宁的生活。而笳鼓喧朝暮则意味着战争时期的喧嚣与混乱,让人们难以享受到和平的生活。
檐露警铜鐎,堞月迟余步。(第九句)
檐露警铜鐎,堞月迟余步。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仰望星空时所感受到的孤独和无助。檐露警铜鐎则形象地描绘了夜晚时分,屋檐上的露水滴滴答答地响着,提醒着诗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而堞月迟余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转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无奈和迷茫。
遥夜陟屺思,登楼讵遑赋。(第十句)
遥夜陟屺思,登楼讵遑赋。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陟屺思则意味着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思念着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而登上高楼更是加深了他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然而在此时他却没有时间去吟咏自己心中的感受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