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宵泊莺脰,今此近南浔。
四野寒烟重,三江新涨深。
景阳曾苦雨,子建亦愁霖。
何况停桡客,乡思泪不禁。
【解析】
这是一首七律,前两句写昨夜的宿处,后六句写今晨的行舟。全诗四联,每联八句,前后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读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首联交代诗人昨天夜里停船宿留的地方是乌戌(今江苏苏州市吴中区乌镇),而今天早晨他乘舟出发,目的地是南浔;颔联描写了作者在途中所见:沿途四周都是茫茫寒烟,长江三江之水也因为刚刚涨满而显得格外深邃。颈联则通过对比手法,用景阳和子建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雨天和霖雨天气的愁闷之情。尾联抒发了羁旅中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昨宵泊莺脰”,莺脰,古称吴松江口,今属江苏省吴江县,为太湖东岸入海处。据《元和郡县图志》卷九记载:“乌镇,吴兴县东南一百里,乌戌故城也。昔时戍卒居此。”所以,“昨宵泊”即“昨夜停”。
“今此近南浔”,南浔,古称吴兴府,位于江苏省湖州市,这里指作者所去之处。
第三联写旅途所见:“四野寒烟重”,写沿途所见的景物。“四野”,泛指周围地区。“寒烟”,即浓雾。《文选·潘安《闲居赋序》:“若乃清和之至德,光耀之百辟,相与切磨,发明耳目,使文章有补,宫室克修,莫不宝其风训,训其风俗。”“四野”即是“千山万壑”“远近高低”之意,这两句是说一路上看到的四周都是茫茫的寒雾。“新涨深”,写江水的涨势。“新涨”指刚涨起来的江水,“深”指水涨得又快又深。这两句是说江水涨得又快又深,把远处的东西都映衬得很深远。
第四联写旅途感受:“景阳曾苦雨,子建亦愁霖。”景阳,指东汉文学家蔡邕。据《后汉书·蔡邕传》记载,蔡邕曾作《汉高祖颂》,文辞华美,音韵和谐。当时有人批评他的文辞太浮艳,不够简古。蔡邕听后,非常愤怒,于是便写了一篇《琴操》来讽刺那些批评他的人。但《琴操》后来却流传下来,成为后世人们谈论的素材。后人为了纪念蔡邕,便将蔡州改为了景阳。子建,指东汉文学家孔融。据《后汉书·孔融传》,孔融曾因直言进谏而被曹操所杀。孔融死后,曹操曾写下过一首《赠孔融》的诗:“管仲知我心,见机为我开。脱手展雄才,高眄凌四筵。迅风扶玉树,飘叶点秋鲜。愿登太华山,抚志长慨叹!”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过去曾在景阳停留,那里的风雨曾经使我十分痛苦;如今我也像孔融一样被忧愁雨淋着,心中自然也十分难过。
“何况停桡客,乡思泪不禁。”停桡客,指停船休息的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更何况像我这样的停船休息的人!乡思,即思乡之情;泪不禁,即流泪不断。这两句是说,更何况像我这样的停船休息的人呢?我的思乡之情怎能不使人流泪呢?
【赏析】
这首诗以旅途为背景,抒写了作者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现了作者漂泊在外、思念家乡的情感。
起联先交代诗人昨天夜里停船宿留的地方是乌戌,而今天早晨他乘舟出发,目的地是南浔。首联交代诗人昨天夜里停船宿留的地方是乌戌,而今天早晨他乘舟出发,目的地是南浔;颔联描写了作者在途中所见:沿途四周都是茫茫寒烟,长江三江之水也因为刚刚涨满而显得格外深邃。颈联则通过对比手法,用景阳和子建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雨天和霖雨天气的愁闷之情。尾联抒发了羁旅中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第三联“四野寒烟重”,“四野”泛指周围地区。这两句是说一路上看到的四周都是茫茫的寒雾。“新涨深”,“新涨”指刚涨起来的江水,“深”指水涨得又快又深。这两句是说江水涨得又快又深,把远处的东西都映衬得很深远。
第四联“景阳曾苦雨”,“景阳”指东汉文学家蔡邕。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过去曾在景阳停留,那里的风雨曾经使我十分痛苦;如今我也像孔融一样被忧愁雨淋着,心中自然也十分难过。“何况停桡客,乡思泪不禁。”“何况”表示更进一层,意思是:更何况像我这样的停船休息的人呢!“乡思”即思乡之情;“泪不禁”即泪水止不住地流。这两句是说:更何况像我这样的停船休息的人呢?我的思乡之情怎能不使人流泪呢?
每联八个字,平仄协调,节奏明快,朗朗上口。从形式上看,它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如第一联中,“昨宵泊莺脰”与“今此近南浔”之间形成明显的对偶;第二联中的“寒烟重”与“新涨深”相对应;第六联中的“况”与第七联的“何”相对应;最后两联中,“乡思泪不禁”与“何况停桡客”对应等等。这样,全诗既显得整齐划一,又避免了呆板单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