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飒秋风朔气回,中原何地可登台?
五湖极望屋波渺,四野吹笳溥暮哀。
江燕塞鸿纷自代,紫萸黄菊已徒开。
最怜此日凭高处,短发萧萧照酒杯。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代宗时期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杜甫因战乱流离失所,他的心情是复杂而又深沉的。
逐句释义:
- “衰飒秋风朔气回”:形容秋风凛冽,北风劲吹。
- “中原何地可登台”:中原(指当时的首都长安)何处能登上高楼远望?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无法回家的无奈。
- “五湖极望屋波渺”:从高处望向五湖(太湖的一部分),只见水面上漂浮着几座小山(屋波)。
- “四野吹笳溥暮哀”:四周田野中吹起胡笳声,傍晚时带着悲凉的气氛。
- “江燕塞鸿纷自代”:长江边的燕子和塞外的大雁各自为家,这里用“纷自代”来比喻诗人自己的孤独和飘零。
- “紫萸黄菊已徒开”:紫色的茱萸和黄色的菊花已经凋零,这里用来象征秋天的到来,也暗含了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 “最怜此日凭高处,短发萧萧照酒杯”:在这特别的日子(重阳节),我最怜爱的是在高处眺望风景,但自己的头发却已经斑白如霜,只能通过照在酒杯上的白发来感受自己年老的状态。
译文:
在瑟瑟的秋季北风中,我站在高处,看着那远方模糊的小山。四周田野里吹起了胡笳,伴随着傍晚的寒气,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悲哀。长江边的燕子和塞外的大雁各自飞向了自己的家园,而我,这个漂泊异乡的人,只能在这片土地上仰望天空,感叹岁月的无情。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我在高处眺望风景,但是自己的头发已经斑白如霜,只通过照在酒杯上的白发才能感受到自己的衰老。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之一,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个人命运深深的忧虑和无奈。诗中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抒发了他对自己飘零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语言简练而富有深意,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是杜甫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