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始开辟,劫灰散馀零。
大者为海岳,小者垂日星。
女娲补其罅,陨石分山灵。
列峙排北斗,屼嵲罗云屏。
披寻路纡折,位置参池亭。
洞壑露微隙,宛转藏仙扃。
问谁更操凿,神奇并五丁。
岁月不可考,石室留碑铭。
适从肩舆游,初亦疑图经。
历览殊不爽,双眼仍复青。
振衣陟其巅,天风驱尘腥。
徘徊遽难去,白鹤归苍冥。

七星岩

天地始开辟,劫灰散馀零。
大者为海岳,小者垂日星。
女娲补其罅,陨石分山灵。
列峙排北斗,屼嵲罗云屏。
披寻路纡折,位置参池亭。
洞壑露微隙,宛转藏仙扃。
问谁更操凿,神奇并五丁。
岁月不可考,石室留碑铭。
适从肩舆游,初亦疑图经。
历览殊不爽,双眼仍复青。
振衣陟其巅,天风驱尘腥。
徘徊遽难去,白鹤归苍冥。

注释:

  1. 天地始开辟:指宇宙诞生之初,天地尚未形成,一片混沌状态。
  2. 劫灰散馀零:劫灰,指佛教用语,指一切众生的业力所化成的灰尘。余零,指残留的尘埃。这里形容世界刚刚形成时,一切都显得模糊不清。
  3. 大者为海岳:指巨大的山岳。
  4. 小者垂日星:指较小的山峦或岩石如同悬挂在天空中的星星。
  5. 女娲补其罅:传说中,女娲炼五彩石补天,使大地恢复完整。此处指自然界的山体因地震等原因出现裂缝时,被女娲用五彩石修补。
  6. 陨石分山灵:指陨石坠落后,改变了山的形状和结构,赋予它们新的灵性。
  7. 列峙排北斗:指山势如北斗排列,气势壮观。
  8. 屼嵲罗云屏:指山峰耸立,云雾缭绕,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9. 披寻路纡折:指山路曲折蜿蜒,令人费解。
  10. 位置参池亭:指山水之间,有池塘、亭台等建筑点缀其中。
  11. 洞壑露微隙:指山间的洞穴中隐约可见细微的缝隙。
  12. 宛转藏仙扃:指山间幽深之处隐藏着神仙的居所。
  13. 问谁更操凿:意指不知是谁在这片土地上开凿了山石。
  14. 神奇并五丁:指大自然的神奇之处,与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五丁力士相媲美。
  15. 岁月不可考:指时间的流逝难以追溯,只能通过遗迹来推测。
  16. 石室留碑铭:指山上有石室,里面刻着古人的碑文,供后人纪念和学习。
  17. 适从肩舆游:意指作者曾经跟随轿子行走,游览过这座山。
  18. 初亦疑图经:指作者开始时怀疑自己是在阅读地图或文献上的内容,而不是亲眼所见。
  19. 历览殊不爽:经过仔细观看,发现没有差错。
  20. 双眼仍复青:形容经过观察之后,作者的双眼恢复了清晰,仿佛又见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21. 振衣陟其巅:意指振衣而起,登上山顶。
  22. 天风驱尘腥:形容山顶上的风吹拂着,带走了尘土和异味。
  23. 徘徊遽难去:指在山顶徘徊时,突然觉得景色迷人而舍不得离去。
  24. 白鹤归苍冥:指一只白鹤飞回天际,消失在茫茫宇宙之中。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对七星岩的游览经历。开头两句“天地始开辟,劫灰散馀零”描绘了宇宙诞生之初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接着,作者描述了七星岩的自然景观,如大山、小山、瀑布等,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最后两句“振衣陟其巅,天风驱尘腥”则是作者在山顶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七星岩的自然美和作者的情感体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