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观万象付评量,楼殿如星起宝坊。
唱佛狂谈如有理,参禅兀坐畏无常。
法传心印皆文字,形寓阎浮即色香。
未必真空都绝物,达观万象付评量。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其内容如下:
达观万象付评量,楼殿如星起宝坊。
唱佛狂谈如有理,参禅兀坐畏无常。
法传心印皆文字,形寓阎浮即色香。
未必真空都绝物,达观万象付评量。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第一联:“达观万象付评量,楼殿如星起宝坊。”
- “达观万象付评量”:达观意味着超脱世俗的看待一切事物,这里指的是诗人对于世间万物的观察和理解。评量,通常指评价和衡量,在这里可能表示对世界万象的深入剖析或理解。
- “楼殿如星起宝坊”: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宏伟的景象,仿佛楼阁如同繁星点缀着宝坊。这里的“宝坊”可能是指某个重要的地标或建筑,而“楼殿”则暗示了其高耸入云、富丽堂皇的特点。
第二联:“唱佛狂谈如有理,参禅兀坐畏无常。”
- “唱佛狂谈如有理”:这里的“唱佛”可能是指佛教徒的宣教或讲经,而“狂谈”则可能是指他们在讲经时所表现出的热情和奔放。尽管他们的言论可能看似无理,但诗人认为它们背后有其道理。
- “参禅兀坐畏无常”:“参禅”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式,通过静坐冥想来领悟生命的意义。而“兀坐”则描述了这种修行时的静态状态。诗人提到“畏无常”,表明他认识到世间万物都在变化之中,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
第三联:“法传心印皆文字,形寓阎浮即色香。”
- “法传心印皆文字”:这里的“法传”可能是指佛法的传播,而“心印”则是指佛陀传授给弟子们的心法和精神。这些心法和精神被记录在文字上,也就是所谓的经典。
- “形寓阎浮即色香”:“阎浮”是指我们所居住的世界,而“形寓”则是指形体的存在。这里的“色香”则是指这个世界所展现出的美丽和魅力。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喜爱和欣赏。
第四联:“未必真空都绝物,达观万象付评量。”
- “未必真空都绝物”:这里的“真空”是指佛教中的空性理论,意指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没有独立、永恒、自存的本质。诗人认为,虽然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并不意味着它们的本体就是空无一物的。
- “达观万象付评量”:最后一句再次强调了诗人的观点,即通过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对万事万物进行公正的评价和判断。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深刻理解和洞察,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不懈。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向我们展示了诗人对于世间万物的独特见解和感悟。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应用,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本充满哲理的智慧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