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本汉台边,且谈卢城事。
晋代昔陵夷,循寇飘风至。
黑云压城堞,白刃走官吏。
赤流溢通衢,阴雨出魑魅。
龙骧虽云廉,不镇兵戈气。
虽有高墉登,射隼曾何利。
遂使江干客,年年抆愁泪。
我欲歌此曲,此曲辞未既。

【注释】

感遇十八首 其九:诗题下原注“汉台,即秦时所筑之阿房宫也。卢城,汉末董卓焚洛阳,徙都于长安,因谓之‘西都’,亦曰‘西京’。晋代虽复中兴,但陵夷不振,故云。卢城事,谓董卓乱政之事也。

家本汉台边:我家住的地方本是秦时的宫殿,今称汉台。

且谈卢城事:且说那董卓焚烧洛阳、迁都长安的往事吧。

晋代昔陵夷,循寇飘风至:晋朝虽然一度复兴,但不久就又被异族所侵扰了。

黑云压城堞,白刃走官吏:敌兵如黑云压城,杀气腾腾;刀光闪闪,官吏们纷纷逃窜。

赤流溢通衢,阴雨出魑魅:大路之上,血水横流;乌云密布,鬼影幢幢。

龙骧虽云廉,不镇兵戈气:虽有龙骧这样的勇将,也只能镇守一方,而不能平息天下的战火。

虽有高墉登,射隼曾何利:纵有坚厚的城墙,又怎能抵挡住猛禽隼鸟的进攻?

遂使江干客,年年抆愁泪:这使我这些漂泊天涯的游子,年复一年地为国事操劳而伤心落泪。

我欲歌此曲,此曲辞未既:我想唱这首歌,可它还没有歌词呢。

【赏析】

《感遇》共十八首,这是其中的第九首。全诗写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及忧思,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和满腔热血。

起句直叙其事。诗人自述家门紧靠古战场——秦宫遗址,并举出东汉末年董卓焚烧洛阳、迁都长安的历史故事,借以表明自己所处的动荡不安的环境。“家本汉台边”四字总领下面三句,点明自己的处境和心情,同时说明自己的身世与汉末宦官、外戚争斗有关,暗示了自己有远大的抱负和才干。

“晋代虽复中兴”,承上启下。诗人以晋代中兴作为反衬,表明自己虽然身处乱世,但仍希望恢复汉室的繁荣昌盛。

以下四句写董卓祸乱中原后,各地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诗人对此感到十分痛心。“黑云压城堞”二句写敌军逼近,“白刃走官吏”、“赤流溢通衢”二句写百姓流离失所,“阴雨出魑魅”写天灾人祸,“龙骧虽云廉”二句写有勇无谋。诗人通过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描绘,揭露了董卓祸乱后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与关怀。最后一句写诗人感慨万千,欲歌未成。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在艺术手法上,诗人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使诗歌更加感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