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寒且慄,孤灯爆环堵。
中坐一小儒,呫哔良自苦。
咽咽苍蝇声,思为鸿鹄举。
问君何所如,苏秦学王诩。
顶踵行济世,盍先剌其股。
七雄因以争,大野纷羊虎。
黑云蔽太空,白骨相撑拄。
独向人主前,揖让摇圭组。
方复笑穷巷,终身守训诂。
【注释】
①感遇:感慨遭遇。十八首:诗中第一、二两首为序,以下十二首为诗。
②冬夜:寒冬之夜。寒且慄(lì):寒冷得直打哆嗦。
③环堵:环绕四周。
④中坐:指坐在屋内的中间。小儒:年轻的读书人。呫哔(huá bì):咳嗽声。
⑤咽咽:虫鸣声。苍蝇(yíng yīnɡ)声:比喻细微的声响。鸿鹄(hú hú):大雁。
⑥苏秦: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善于游说。学王诩(wéi xǔ):向王诩学习策略。
⑦济世:治理天下。刺其股(zǐ fù):刺大腿的血,传说是商鞅自残求治的方法,这里比喻用极端的办法解决问题。
⑧七雄:指春秋战国时的七个大国。争:争斗。纷纷:众多的样子。羊虎:喻战乱。
⑨黑云:指乌云密布的天空。太空:天空。撑拄(chēn zhù):支撑。
⑩笑穷巷:指讥笑那些在贫困中挣扎的人。终身守训诂:终生钻研古代典籍,不问政治。训诂:研究文字训诂之学。
【赏析】
本篇是诗人在长安应试期间所写,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全诗八句,前四句写冬夜独坐室内,感叹自己的遭遇;中间四句写自己有才能而不被重用,只能苦读,并以此勉励自己要像苏秦那样刻苦学习;后四句写对当时诸侯混战的局面感到忧心忡忡,并劝勉同道者不要只顾眼前的富贵利禄。
“冬夜寒且栗,孤灯爆环堵。”冬夜寒且栗:形容天气寒冷,身体发抖。环堵:四周墙壁。这句写冬夜的寒冷和室内的黑暗,点染出诗人孤独寂寞的环境,为后面抒发自己的情怀做铺垫:“中坐一小儒,呫哔良自苦。”中坐:指坐在屋内的中间。呫哔:咳嗽声。这里指读书人的呻吟声。“咽咽”两句写屋中的环境,也烘托诗人的心情:“咽咽苍蝇声,思为鸿鹄举。”苍蝇声:比喻细小的声音。鸿鹄(hú hú):天鹅。这句意思是说,在这嘈杂的房间里,诗人听到细小的声音,想到远大的抱负,于是决心要像鸿鹄一样振翅高飞。
“问君何所如,苏秦学王诩。”“问君”一句是说自己向别人发问:你打算干什么?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王诩:指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鬼谷子。这里用苏秦来比喻自己,表明自己虽然才华横溢,但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就像苏秦没有得到重用一样。
“顶踵行济世,盍先刺其股?”顶踵:头顶和脚跟。行济世:指治理国家大事。盍(hé)先刺其股:何不先以断大腿取血的办法来要求变法呢?这两句是说,既然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不如先以极端的办法来激励自己,以求得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
“七雄因以争,大野纷羊虎。”“七雄”即战国时期的七个主要国家。因:因为。以:而。争:争斗。纷然(fèn rán):形容很多的样子。羊虎:喻战乱。这里是说,由于各国为了争夺霸权而互相征战,导致天下大乱,一片狼藉。
“黑云蔽太空,白骨相撑拄。”“黑云蔽太空”,是说乌云遮蔽了天空。“撑拄”是支撑的意思。这句是说,战争造成的后果是天昏地暗,大地荒芜,到处是死人的白骨。
“独向人主前,揖让摇圭组。”“独向”即独自面对。人主:国君,皇帝。揖让:拱手行礼。摇圭组:摇着玉制的礼器。这里是说,独自面对国君之前行礼,表示恭敬。这里的“揖让”,并不是真的去拜见国君,而是表达自己的忠诚和尊敬。“方复笑穷巷,终身守训诂。”“方复”即再次,再一次。“穷巷”:贫穷的小胡同或小巷。“训诂”:解释经书的文字。这里是说,又一次嘲笑那些在贫困中挣扎的人。“终身守训诂”是说自己一辈子都坚守着研习古文典籍的事业,不问政事,只关心学术上的事情。
这首诗是作者在长安应试时写的,表达了他对于时局的担忧以及对于自身处境的不满。通过描写冬夜的情景以及自己的内心活动,展示了他的才情和抱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