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落叶声瑟瑟,远水浮天天一色。
日暮惟见平湖深,扁舟遥界天光碧。
此时南雁正为群,此际悲鸣断续闻。
几处凄酸叫凉月,数声嘹喨破寒云。
云破天清月浸沙,无端哀咽向芦花。
早梅暗落高楼笛,杨柳惊飞出塞笳。
幽修似伴鱼龙语,更共啼乌催窗曙。
思妇天涯梦不成,征人故国泪如雨。
曾说听猿易断肠,那知闻雁重悲伤。
九秋霜露寒更苦,千里关山夜独长。
塞北江南天浩浩,斜飞欲尽衡阳道。
足下何曾寄客书,声中只解催人老。
人生真忧是别离,他乡霜月易成悲。
谁家锦幌银屏夜,过尽寒声独未知。

湖雁篇

秋山落叶声瑟瑟,远水浮天天一色。日暮惟见平湖深,扁舟遥界天光碧。此时南雁正为群,此际悲鸣断续闻。几处凄酸叫凉月,数声嘹喨破寒云。云破天清月浸沙,无端哀咽向芦花。早梅暗落高楼笛,杨柳惊飞出塞笳。幽修似伴鱼龙语,更共啼乌催窗曙。思妇天涯梦不成,征人故国泪如雨。曾说听猿易断肠,那知闻雁重悲伤。九秋霜露寒更苦,千里关山夜独长。塞北江南天浩浩,斜飞欲尽衡阳道。足下何曾寄客书,声中只解催人老。人生真忧是别离,他乡霜月易成悲。谁家锦幌银屏夜,过尽寒声独未知。

注释译文:

  • 秋山落叶声瑟瑟,远水浮天天一色。日暮惟见平湖深,扁舟遥界天光碧。此时南雁正为群,此际悲鸣断续闻。几处凄酸叫凉月,数声嘹喨破寒云。云破天清月浸沙,无端哀咽向芦花。早梅暗落高楼笛,杨柳惊飞出塞笳。幽修似伴鱼龙语,更共啼乌催窗曙。思妇天涯梦不成,征人故国泪如雨。曾说听猿易断肠,那知闻雁重悲伤。九秋霜露寒更苦,千里关山夜独长。塞北江南天浩浩,斜飞欲尽衡阳道。足下何曾寄客书,声中只解催人老。人生真忧是别离,他乡霜月易成悲。谁家锦幌银屏夜,过尽寒声独未知。

赏析:

  • 此诗以秋景和雁行为主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哀伤的秋日景象。诗中的“秋山落叶声瑟瑟”和“远水浮天天一色”营造了一种深秋时节的寂静与和谐,而“日暮惟见平湖深”则展示了夕阳下的湖泊深邃与宁静。这种描写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慨。
  • 在描述雁行的部分,“此时南雁正为群”和“此际悲鸣断续闻”展现了大雁结群飞行的景象和它们的悲鸣声,这既体现了雁群生活的有序性,也表达了一种孤独感和哀愁。通过这种方式,诗人成功地传达了秋天的凄凉和孤独感。
  • 诗中还包含了许多富有象征意义的元素,如“云破天清月浸沙”可能象征着希望或是解脱,而“无端哀咽向芦花”则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力消逝的哀悼。这些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艺术效果。
  • 结尾部分,“思妇天涯梦不成”和“征人故国泪如雨”则深化了这首诗的主题,反映了离别的痛苦和对故乡的思念。这种情感的处理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对人生离合、悲欢离合的深刻反思和表达。
  •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对秋天景色和雁行的描述,以及对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成功地传达了深沉的哀愁和对生命无常的哲学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