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安石恋攀跻,比拟年华渐欲齐。
却较东山输一着,许来声伎不曾携。
注释:
风流安石:指东晋名士谢安,他曾隐居东山。
比拟:比喻。
却较:比较。
许来声伎不曾携:指许询没有携带自己的歌妓和乐伎到谢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元日时为自题小像而作的,诗中以“风流安石”暗喻自己,表示自己与谢安一样,有高洁的品格。诗的前两句“风流安石恋攀跻,比拟年华渐欲齐”,意思是说,我像东晋名士谢安一样,对仕途名利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像他一样攀登仕途;而我的青春年华也一天天逝去,似乎与谢安不相上下了。这两句表面上看似写自己对仕宦生涯的热衷和青春易逝的感慨,实际上却是在暗示自己对朝廷的不满。
第三句“却较东山输一着,许来声伎不曾携”,则是在讽刺当时朝中的一些权贵。他们虽然表面上也标榜清高,但实际上内心的欲望却是贪婪的,比谢安还贪恋功名利禄,甚至连声伎娱乐都不屑携带在身边。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即南朝宋明帝时期,谢灵运被调离会稽太守后,便带着他的歌女及侍从离开了东山,后来他在永嘉元年(403年)被贬到永嘉郡后,更是把家中的歌妓和侍从全部带走了,从此过上了隐居生活。在这里,作者用“却较东山输一着”来暗讽那些权贵们比谢灵运还要贪恋功名利禄,甚至连声伎娱乐都不愿意携带在身边。
最后一句“许来声伎不曾携”,则是指许询没有携带自己的歌妓和乐伎到谢家,这是在讽刺当时朝中的一些权贵们不择手段地谋取个人的名利,甚至不惜采取卑劣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整首诗通过对风流安石、年华渐欲齐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仕途名利的热衷以及对于权贵们的不满和讽刺。同时,诗中的“却较东山输一着”等词语的运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含蓄和韵味,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