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弹指处草虽荒,尚有三过旧草堂。
一去禅心留夜月,千年诗碣在斜阳。
孤园日静吟桑扈,野径花深立麝香。
乡曲故应论不尽,履綦犹剩石苔苍。
注释:
- 昔弹指处草虽荒:昔日弹指之地,尽管草木荒芜,但依然保留着往日的痕迹。
- 尚有三过旧草堂:仍然多次走过旧时的草堂。
- 一去禅心留夜月:离开时,留下了夜晚的月光。
- 千年诗碣在斜阳:千年前留下的诗碑仍在斜阳之下。
- 孤园日静吟桑扈:孤寂的园子在阳光明媚的中午静静聆听桑树的声音。
- 野径花深立麝香:在花丛深处的小路旁静静地站立着麝香的气息。
- 乡曲故应论不尽:家乡的曲调,应当是说不尽的。
- 履綦犹剩石苔苍:脚踏着青苔的小路,石头上的苔藓依然苍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之作,通过对东坡草堂、诗碣、桑扈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和对历史的深深感慨。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第一句“昔弹指处草虽荒”,诗人首先点出了东坡草堂的位置,即弹指之处,尽管草木荒芜,但依然保留着往日的痕迹。这一句为下文的回忆埋下了伏笔。
第二句“尚有三过旧草堂”,诗人回忆了自己曾经多次走过旧时的草堂,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怀念之情。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受,即即使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对于故乡的记忆和情感却始终不会淡化。
第三句“一去禅心留夜月”,诗人离开时,留下了夜晚的月光,这里的“禅心”可以理解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牵挂。这一画面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第四句“千年诗碣在斜阳”,诗人提到千年前留下的诗碑仍在斜阳之下,这里的“诗碣”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过去的诗歌作品的珍视和怀念,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感慨。这一画面充满了历史沧桑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受和对过去的深深怀念。
第五句“孤园日静吟桑扈”,诗人描绘了一幅孤独的园子在阳光明媚的中午静静聆听桑树声音的画面,这里的“桑扈”可以理解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牵挂,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这一画面充满了宁静和美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自然的深深热爱。
第六句“野径花深立麝香”,诗人描述了自己在花丛深处的小路旁静静地站立着,嗅着麝香的气息的场景,这里的“麝香”可以理解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欣赏,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和怀念。这一画面充满了浪漫和神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自然的深深向往。
第七句“乡曲故应论不尽”,诗人最后表达了家乡的曲调应该用尽所有的词汇来表达,这里可以看作是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和对历史的深深感慨,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和怀念。
第八句“履綦犹剩石苔苍”,诗人描绘了自己走在青苔覆盖的小路上,脚下的石阶依旧苍老的画面,这里的“履綦”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过去的岁月的回忆和怀念,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过去的岁月的深深的留恋和不舍。
这首诗通过描绘东坡草堂、诗碣、桑扈等地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历史的深深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