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夜犹驰瘴疠乡,盘江桥下水如汤。
渴来虚望双茎露,病里真疑五月霜。
徼外有天偏毒热,人间何地是清凉。
薰风殿阁应先到,伫候虞弦解愠章。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夜渡盘江

暑夜犹驰瘴疠乡,盘江桥下水如汤。

渴来虚望双茎露,病里真疑五月霜。

徼外有天偏毒热,人间何地是清凉。

薰风殿阁应先到,伫候虞弦解愠章。

注释:

  1. 夜渡盘江:指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夜渡盘江,即渡过了盘江。
  2. 暑夜:炎热的夏季夜晚。
  3. 瘴疠乡:指的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瘴气和瘟疫都是疾病,所以被称为“瘴疠”。
  4. 盘江桥:指盘江上的桥梁。
  5. 水如汤:形容盘江的水非常烫,就像热水一样。
  6. 渴来虚望双茎露:意思是说口渴了就抬头望向天空,看到天空中的太阳像两根竹子一样高耸,但是因为天气很热,所以只能看到太阳的双茎露,也就是太阳的两个光柱。
  7. 病里真疑五月霜:意思是说生病时,真的怀疑夏天到了,就好像是五月的霜一样冷。这里用“真疑”表示怀疑的程度很深,而“五月霜”则用来形象地表达出夏天的酷热。
  8. 徼外:指的是边境之外的地方。
  9. :这里指诗人自己。
  10. 薰风:指的是温暖的春风。
  11. 殿阁:指的是宫殿和楼阁。
  12. 伫候:意思是等待。
  13. 虞弦:指的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相传是由虞舜所造。
  14. 解愠章:意思是解除烦闷和愤怒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的一首七言绝句。整首诗通过描绘夏日盘江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苦难和对和平的向往。
    首句“暑夜犹驰瘴疠乡”,直接点明了这是在炎热的夏季夜晚,而且是在瘴气和瘟疫横行的地区。这样的背景为后面的诗句做了铺垫。
    颔联“渴来虚望双茎露,病里真疑五月霜”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高温下的情景。渴了就抬头看向天空,看到太阳像两根竹子一样高耸,但是因为天气太热,只能看到太阳的光柱,这就是所谓的“虚望”。同时,生病了就感觉像是到了五月的霜一样冷,这也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方式。
    颈联“徼外有天偏毒热,人间何地是清凉”则是从更宏观的角度来描绘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这里的“徼外”指的是边境之外的地方,而“人间何地是清凉”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只有远离战乱,才能找到真正的清凉之地。
    末联“薰风殿阁应先到,伫候虞弦解愠章”则是一种美好的期待。他希望在战争结束之后,能够听到虞弦(一种乐器)奏起《解愠章》的音乐,以此来解除心中的烦闷和愤怒。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的生活现状和他们的心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