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知翠羽竟为灾,岂意虞罗四面来。
万事悠悠难预料,孤怀耿耿易蒙猜。
天高肺石干谁问,水尽牙弦抚自哀。
可道营魂终识路,不堪风雾满滇台。

【解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以“翠羽”、“虞罗”等意象,借古讽今,暗喻时局的险恶和自身的处境。诗中多处用典,如“天高肺石干谁问”,典出《左传·僖公四年》,杜预注:“肺石,狱之冤讼者,置其石于城上,过而抚之,使知冤苦之所在,以闻于天子。”诗人借此表明自己虽然身处朝廷之上,却如同肺石一般,无人理睬,无法申诉自己的冤屈与苦楚。

【答案】

亦知翠羽竟为灾,岂意虞罗四面来。万事悠悠难预料,孤怀耿耿易蒙猜。

天高肺石干谁问,水尽牙弦抚自哀。可道营魂终识路,不堪风雾满滇台。

译文:

我也知道那翠羽终究会酿成祸端,但没想到虞罗网四面而来,

世事茫茫难以预料未来,只有满怀愁绪独自忍受,

天空高远就像被冤枉的人一样得不到伸张,

水尽了就弹起琵琶寄托哀思,

可以告诉世人我的魂魄始终能找到归路,

但是不能忍受这风风雨雨笼罩着云南的大地。

赏析:

此篇是作者在长安任职时期所写,表达了诗人对朝中权臣的不满以及内心的愤懑之情,同时抒发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无奈。

首联“亦知翠羽竟为灾,岂意虞罗四面来。”诗人通过典故“翠羽”比喻奸邪小人,“虞罗”则指朝廷的官吏。从字面上理解,作者已经意识到这些奸佞小人最终会带来灾难;然而更令人吃惊的是,他们竟然无处不在,四面八方都布满了他们的爪牙。这两句看似平淡的叙述实则充满了讽刺与愤怒,表达了作者对朝廷中奸邪小人遍布的强烈不满。

颔联“万事悠悠难预料,孤怀耿耿易蒙猜。”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很多事情都是难以预测的,而我的内心却异常敏感容易受到猜疑。在这里,诗人将自己比作一个孤独的人,在朝廷中四处漂泊,却始终无法摆脱他人的误解。这一联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也表达了他对于前途的担忧。

颈联“天高肺石干谁问,水尽牙弦抚自哀。”诗人通过“肺石”和“水尽”这两个意象,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处境艰难,无法得到他人的关注和理解。这里的“肺石”指的是一种古代的刑罚工具,象征着无辜者的冤屈;而“水尽”则意味着琵琶的琴弦已经耗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悲痛与绝望。这两句诗既描绘了诗人的困境,也展现了他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尾联“可道营魂终识路,不堪风雾满滇台。”诗人以“营魂”一词结束全诗,表达了自己虽然努力寻找道路,但仍然感到前途未卜、充满困难和挫折。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滇台”指的是云南的山川大地,象征着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异乡,但仍心系家乡,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这首诗整体上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情感,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和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现状的不满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