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衣独立太华顶,狂歌目断孤飞鸿。
注释:振衣而起,独立于太华山之巅。狂歌一曲,目送孤鸿远去。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太华山顶的所见所感。诗人振衣而起,独立于太华山之巅,仰望天空,感受着风的气息和阳光的温暖。他放声高歌,歌声回荡在山谷之间。他目送孤飞的鸿雁,直到它们消失在天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振衣独立太华顶,狂歌目断孤飞鸿。
注释:振衣而起,独立于太华山之巅。狂歌一曲,目送孤鸿远去。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太华山顶的所见所感。诗人振衣而起,独立于太华山之巅,仰望天空,感受着风的气息和阳光的温暖。他放声高歌,歌声回荡在山谷之间。他目送孤飞的鸿雁,直到它们消失在天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晚晴 薄暮开新曙,残阳印浅沙。闲鸥明远渡,归鸟落飞霞。 渔艇依桥泊,村帘出树斜。登楼遣孤兴,野思入眸赊。 译文: 薄暮时分迎来崭新的日出,余晖映照在浅浅的沙滩上。悠闲的鸥鸟划过遥远的水域,归来的鸟儿落在飞翔的彩霞中。渔船靠在桥梁旁停泊,村庄的帘幕随着树木斜挂。登上高楼抒发孤独的情怀,无边无际的思绪飘散得很慢。 注释: 1. 薄暮开新曙:薄暮是指傍晚时分天空渐渐变暗,天色微亮的时候
读东坡集中有归去来兮辞集字诗,喜其用韵仍集字和之。 其二: 寓宇畴非寄,良辰不我留。 登丘候云出,入壑引泉流。 遗世成孤往,怀人赋远游。 临风几惆怅,今日复焉求。 【注释】 1. 寓(yù)宇:寄托的住所。 2. 畴(chóu):这里表示“哪里”。 3. 良(láng)辰:美好的时光。 4. 登丘(qiū):登上山冈。 5. 候(hū):等待。 6. 云:云彩。 7. 壑(hè):深沟或山谷。
注释: 读东坡集中有归去来辞集字诗喜其用韵仍集字和之 其一 归去田园乐,春来万物荣。 亲交携酒酌,稚子出门迎。 巳觉容颜老,还知富贵轻。 东皋足舒啸,登眺日怡情。 赏析: 这是一首模仿苏轼《前赤壁赋》的七言绝句。全诗通过对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的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己对富贵生活的淡泊态度。 首句“归去田园乐,春来万物荣
【解析】 “读东坡集中有归去来兮辞集字诗喜其用韵仍集字和之 其三”:在阅读苏轼的文集中有《归去来兮辞》中的字句,喜欢其中的用韵方式,于是又把字句集中起来,和苏轼的原句一起写。“富贵今非愿,风云安可期”:如今我追求的富贵并不是我所希望的,而风云变幻,又怎能预测呢?“得归吾足矣,不乐复何之。清趣还消酒,忧怀尽寓诗”:只要能够回家,我就满足了,哪里还会再有什么烦闷呢?清高的情趣可以消散我的忧愁
这首诗是黄宗羲的《吴山寺》诗,全诗如下: 塔影浮溪上,钟声出树间。 空庭双鸟下,落日一僧还。 泉响千山雪,岚飞两岸山。 何须到昏黑,绝顶已穷攀。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塔影浮溪上,钟声出树间 - 塔影浮溪上:描绘了一座古塔的轮廓在清澈的溪水上显得清晰可见,仿佛塔影随着水流浮动。 - 钟声出树间:描述了寺庙内传出的钟声,似乎从树木之间飘出,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宁静的氛围。 2. 空庭双鸟下
这首诗是和黄小峰大户同韦南苕少参游吴山寺的其一。全诗如下: 一径青林外,诸天翠蔼重。 石应听佛法,松不受秦封。 喜有宾朋共,更多童冠从。 独怜三箬老,高兴未能从。 注释: - 一径青林外:一条小路通向青翠的树林外。 - 诸天翠蔼重:各种天的景色在翠绿色的雾气中显得更加浓密。 - 石应听佛法:石头应该倾听佛法的声音。 - 松不受秦封:松树不应该受到秦国的封号。 - 喜有宾朋共
【注释】 窈窕:幽深,深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的《归去来辞》。集字诗:用字的笔画组合成诗句。仍集字和之:仍然以字的笔画来创作诗句。其四:第四首。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读了东坡(苏轼)集中《归去来辞》集字诗,喜其用韵,又以字的笔画组成自己的诗句而作的。 第一句“窈窕丘园景”,“窈窕”指山势曲折,这里指山丘、园林景色;“丘园”指山林田园,这里指隐者居住的山林田园。第二句“飞泉万壑奔”
【注释】 次韵答黄小峰 其二 避客:避免宾客,隐居不仕。悬榻:悬挂床榻,表示欢迎客人。耽诗:沉迷于诗歌。不到家:没有达到家的境界。锄云:铲除云雾。分月夜煎茶:指在月光下煎茶。迹:足迹。寰中梗:指仕途不顺。勋名:功勋与名声。镜里华:指镜中的自己,喻指功名利禄。乐事:乐趣。赊:赊欠,引申为延迟之意。 译文及赏析: 避客常悬榻,耽诗不到家。锄云时种药,分月夜煎茶。踪迹寰中梗,勋名镜里华。棋枰与书卷
【注释】: 结庐:建造小屋。傍湖住:住在靠近湖泊的地方。 雅兴:高雅的兴致。复如何:怎么能够怎么样呢?这里反诘语。 云物:云雾、山水、景物。 荡胸次:荡涤心胸,心胸开阔。 烟莎:指水边或湖边的草木、花草。 虚明:指夜晚的月光,泛指明亮的月光。 沆瀣:古时传说中人饮水时从口中吐出的津液,古人认为这种液体清甜如饴,可以充饥。 无尘事:没有世俗烦扰。 孺子:对年轻人的称呼,这里指作者的儿子。
注释: 和黄小峰大户同韦南苕少参游吴山寺其二 山转还宜寺,林幽不见人。 此中真净土,何处有纤尘。 松岛凉生夏,花源杳入秦。 惭无买山价,吾欲与之邻。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诗人在游览吴山寺时,被这里优美的风景深深地吸引。他感叹这里的山势回转,寺庙适宜,树木茂盛而幽深,看不到一个人影。这里的景色宛如一片净土,没有任何污染。 第二句“此中真净土,何处有纤尘”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感受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诗中描述了昆明池上的神马,它们腾跃而起,气势磅礴,令人震撼。诗中的关键词包括“昆明池”、“神马”、“腾作”等,这些词语都表达了诗中对神马的赞美之情。 昆明池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云南省昆明市,是古代滇池的一部分。诗中以昆明池为背景,通过描写神马在池中奔腾的场景,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光图。 第二句“腾作神马光熊熊”,形象地描绘了神马的雄壮和威武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本题的考点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解答此题时,需要结合全诗内容具体分析。“昆明池习水战”一句中的“习”是“练习、学习”的意思;“水战原非陆战同”一句的“滇池”是“云南的昆明湖”的意思;“谁知万里滇池远,却在堂阶咫尺中”一句的“堂阶”指“厅堂前的台阶”,这里指昆明池的水战距离昆明城很近,在昆明城的厅堂前的台阶上就可以进行水战。这一句诗的意思是
【解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以“翠羽”、“虞罗”等意象,借古讽今,暗喻时局的险恶和自身的处境。诗中多处用典,如“天高肺石干谁问”,典出《左传·僖公四年》,杜预注:“肺石,狱之冤讼者,置其石于城上,过而抚之,使知冤苦之所在,以闻于天子。”诗人借此表明自己虽然身处朝廷之上,却如同肺石一般,无人理睬,无法申诉自己的冤屈与苦楚。 【答案】 亦知翠羽竟为灾,岂意虞罗四面来。万事悠悠难预料,孤怀耿耿易蒙猜
注释: 1.尺一遥劳下紫宸,主恩犹为及累臣。 - 尺一:古代的一种文书,这里指的是书信。 - 紫宸: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即紫禁城。 - 主恩:皇家恩典。 - 累臣:被贬谪的官员。 2.尘埃忽黯龙精色,天地仍全马革身。 - 尘埃:指官场中的浮沉。 - 龙精色:形容人的精神焕发。 - 马革身:比喻忠义不渝。 3.岂为鹰鹯番妒凤,祇应魑魅喜窥人。 - 鹰鹯:猛禽,常用来比喻奸佞小人。 - 番妒凤
昆明池,延袤数百里。 千山万山直自昆崙来,诸山之水汇于此。 相传其水颠倒流,滇池之名由此始。 左有金马山,右有碧鸡峰。 弥漫浩瀚渺无际,但见洪涛巨浪日夕排苍穹。 青天忽惊白日起,霹雳振撼蛟龙宫。 天吴水怪九首八足不可以名状,时复出没于其中。 有时风恬波浪息,一碧万顷开青铜。 其广也如此,胡为乎不在九域之内,不得与五湖七泽相争雄。 神禹治水迹不到,穆王八骏难为穷。 汉主凿池徒仿佛,王褒将命何匆匆。
注释:振衣而起,独立于太华山之巅。狂歌一曲,目送孤鸿远去。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太华山顶的所见所感。诗人振衣而起,独立于太华山之巅,仰望天空,感受着风的气息和阳光的温暖。他放声高歌,歌声回荡在山谷之间。他目送孤飞的鸿雁,直到它们消失在天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昆明池 昆明海水不成潮,一镜涵空山影摇。 明月碧鸡飞夜夜,白云苍狗变朝朝。 登临未必南荒恶,瞻恋其如北极遥。 汀草汀花自春色,无人同放木兰桡。 【注释】 昆明:即滇池,在今云南昆明市。 镜:映照。 碧鸡:即金鸡,这里用金鸡代指月亮。 沧浪:水名,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南。 白鹭洲:在今江苏南京市玄武门外秦淮河中。 南荒:泛指南方边远地区。 北极、北极遥:指北方边远的边城。 木兰桡
万里昆明未即功,方池凿象练兵戎。 女牛跨汉东西隔,旗鼓连营远近同。 巨舰初移云作阵,石鲸如动水生风。 可怜无限桑麻地,都付征人事远攻。 这首诗的翻译是:昆明池在古代是汉武帝的功绩之地,然而经过多年的变迁,它已经变得荒废了。在昆明池附近,可以看到曾经用于训练军队的地方,现在变成了一片荒凉。 接下来逐句进行赏析: 1. 万里昆明未即功,方池凿象练兵戎。 - 注释
以下是对《昆明池乐歌二首》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彩鹢齐飞簇画旗:“彩鹢”是古代用五彩羽毛装饰的鹢鸟,象征着吉祥和繁荣。“齐飞”描述了这种鸟群一同飞翔的景象,“簇画旗”则形容它们在天空中排成整齐的队形,像是在空中挥舞着彩色的旗帜。 2. 甲光如水入云低:“甲”在这里可能是指盔甲或铠甲,而“光如水”形容其光泽柔和,像水一样流动
诗句原文: 博望封侯万里还,血流青海骨如山。 将军新赐楼船印,锦缆牙樯杳霭间。 译文注释: - 博望封侯万里还:指某人因功勋显著被封为侯爵,并被皇帝派往遥远的地方。 - 血流青海骨如山:形容战争中的惨烈,鲜血染红了青海湖,战士的尸体堆积如山。 - 将军新赐楼船印:将军被授予了楼船的印章,楼船是一种大型战舰。 - 锦缆牙樯杳霭间:用华丽的缆绳和牙色的旗帜装饰着舰只,在朦胧的云雾中隐约可见。
昆明池,延袤数百里。 千山万山直自昆崙来,诸山之水汇于此。 相传其水颠倒流,滇池之名由此始。 左有金马山,右有碧鸡峰。 弥漫浩瀚渺无际,但见洪涛巨浪日夕排苍穹。 青天忽惊白日起,霹雳振撼蛟龙宫。 天吴水怪九首八足不可以名状,时复出没于其中。 有时风恬波浪息,一碧万顷开青铜。 其广也如此,胡为乎不在九域之内,不得与五湖七泽相争雄。 神禹治水迹不到,穆王八骏难为穷。 汉主凿池徒仿佛,王褒将命何匆匆。
君马黄:指天子的马匹,黄色。 君马黄,臣马白:比喻天子和大臣之间,有如君臣贵贱之分。 君马在德臣马力:比喻天子德行,能使大臣强大。 华山之阳春草长:华山南面是春天,那里生长的是茂盛的春草,暗喻皇帝圣明,国家强盛。 臣今矍铄马力强:指我年老体衰,但仍然能为国家出力。 不愿相遇王良与伯乐:王良和伯乐都是古代善于相马的人,这里表示不愿看到他们一样的命运。 但愿老归田子方:田子方是战国时期齐国人,善养马
【注释】: 沧海:大海。 孤城斥卤中:被流放到边远荒僻之地的城池。 稀汉使:稀少的汉朝使者。 杂黎戎:指周边异族。 黄茒瘴:南方的湿热气候,这里泛指瘴疠病。 铁飓风:指狂风疾雨。 谁能忍羁旅:谁能够忍受旅途的艰辛和困苦呢? 转泊逐飘蓬:漂泊不定,随风而动。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诗人在江陵时,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诗的前四句写自己被贬到荒远之地的凄凉处境
注释: 强之食,弱之肉,飞者安知行者逐。 译文: 强者捕食弱者,弱者被捕食,而飞翔的鸟儿又怎能知道地面上的人类正在追赶呢? 纷纷眼底人猫多,雀兮雀兮可奈何。 译文: 猫和鸟都是常见的动物,然而猫却有很多,但鸟儿却很难生存
长春亭子清更幽,主人况是神仙流。 不爱齐州乘五马,却来海上狎群鸥。 亭中蓄书三万轴,夜则高眠昼还读。 希夷山人西华西,少陵野老曲江曲。 翠竹苍梧手自栽,四时无日无花开。 鸿儒下榻谈玄理,骚客题诗称逸才。 世路风尘竞奔走,英雄几个能回首。 富贵浮云未足论,浩歌且进杯中酒。 注释: - 长春亭子:位于西皋的长春亭。 - 主人:指长春亭的主人。 - 神仙流:形容主人有超凡脱俗的气质。 - 齐州
【注释】 1. 古乐府: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 2. 妾有青铜镜,置君白玉台:我有一个铜镜,放在你的白玉台上。 3. 无盐与西子,都入此中来:无盐(指丑女)和西施(美女),都到这个镜子里来了。 4. 郎采芙蓉花,侬采芙蓉叶:你摘取了荷花的花,我采摘了荷花的叶子。 5. 叶绿比郎衣,花红似侬颊:荷叶绿得像你的衣裳,花儿红得像我的面颊。 【赏析】 这是一首写情的诗,是唐代民歌中比较有名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