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阁悬清渚,中宵月魄低。
江澄乌影度,村静豹声啼。
秋水浸朱槛,归云宿画堤。
香林起呗梵,分响入前溪。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考核内容宽泛,包括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考点,但每个考点的考核侧重点不同。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赏析”,答题时注意先答出诗句的内容,然后分析其表现手法以及情感,最后点明主旨即可。
本题中,“弘仁寺 其二”就是这首诗的题目。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弘仁寺”和“其二”,所以赏析时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丹阁悬清渚,中宵月魄低。”意思是:高耸的红楼在清澈的河洲之上,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月亮就低垂下来。丹阁即红色的楼阁,这里指高耸的红楼,用以形容红楼的高大。清渚指水边的沙洲。这两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的景色。诗人登上了高高的红楼,俯瞰着澄澈的江水和水中的倒影,远处皎洁的月光映照着江面的波光粼粼,显得格外明亮、宁静。
“江澄乌影度,村静豹声啼。”意思是:江面很平静,连乌鸦的影子都掠过去,村庄里很安静,只有黄豹的声音不时地传来。乌影过江,说明天色已晚;豹声啼叫,表明夜晚降临,人们已经入睡。这两句写诗人在夜色中看到的景象。
第三联“秋水浸朱槛,归云宿画堤。”的意思是:秋天的水漫过了红漆栏杆的台阶,归巢的云彩停息在白绢般宽阔的堤坝上。秋水浸染着朱红的栏杆,意味着江面涨得很高,水位很高。归巢的云彩停息在画堤上,说明天快亮了。这两句写诗人所见之景。“秋水”“归云”“朱槛”“画堤”四句,描绘一幅秋江晓霁图。“秋水浸朱槛”写秋水涨得很高;“归云宿画堤”写云朵飞回山间去了。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宁静与美丽。
最后一联“香林起呗梵,分响入前溪。”的意思是:寺院里的香炉里升起香烟,僧人念经诵经的声音传遍了前溪。“香林”指寺院。“呗梵”指僧人念诵经文的声音。“前溪”指前面的小溪。这两句写诗人听到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这种宗教生活的向往之情。
【答案】
译文:
高高的红楼在清澈的河洲之上,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月亮就低垂下来。
江面很平静,连乌鸦的影子都掠过去,村庄里很安静,只有黄豹的声音不时地传来。
秋水浸染着朱红的栏杆,归巢的云彩停息在白绢般宽阔的堤坝上。
寺院里的香炉里升起香烟,僧人念经诵经的声音传遍了前溪。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诗。全诗通过描写红楼、明月、清江、归云、朱栏、画堤和香林等景物,抒发了作者在寂静中对佛寺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