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忆匡庐秀,无由结胜缘。
风涛避彭蠡,冠盖到开先。
径转山环抱,岩欹树倒颠。
昙花当马落,萝薜向人悬。
瀑布檐飞玉,香炉顶吐烟。
排窗招五老,入室见诸天。
胜地堪栖迹,名途暂息肩。
矢心方味道,有口懒参禅。
倦倚云边榻,行看石上镌。
旧题半磨灭,诗语尚新鲜。
景物知多少,诗家画未全。
兴酣乌夕没,坐久月东圆。
笔醮潜龙窟,茶烹接竹泉。
客怀清似洗,俚句不成篇。
想像陶彭泽,追寻李谪仙。
神交来梦寐,为我足吟笺。

解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开先寺的喜爱和向往。每句诗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1. 长忆匡庐秀,无由结胜缘。

释义与译文:常常怀念庐山的美景,却无缘结下美好的缘分。
注释:匡庐指庐山,庐山以其秀丽著称。”胜缘”指美好的缘分,这里指的是与庐山美景相关的特殊缘分。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美景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流露出他无法亲自体验这些美景的遗憾。

2. 风涛避彭蠡,冠盖到开先。

释义与译文:避开了风浪(即风波)的彭蠡,贵族们的车驾都到了开先寺。
注释:彭蠡,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西省鄱阳湖一带。开先寺,位于江西庐山南麓,故址在今江西省星子县西南龙首山下。
赏析:此句描绘了开先寺的宁静祥和,以及贵族们对这里的仰慕之情。

3. 径转山环抱,岩欹树倒颠。

释义与译文:山路曲折,环绕着山峦;岩石倾斜,树木倒下。
注释:径,小路。转,曲折。山环抱,环绕着山。岩欹,岩石倾斜。树倒,树枝倒下。
赏析:这句诗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出了开先寺周围的自然美景,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4. 昙花当马落,萝薜向人悬。

释义与译文:昙花盛开时就像骏马落地一般,而藤萝薜荔悬挂在人们头顶。
注释:昙花,佛教中常用来代表时间短暂。当比喻为“马落”,形容昙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萝薜,指生长在悬崖峭壁或树上的藤蔓植物。悬,悬挂。
赏析:这句诗通过昙花和藤蔓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开先寺周边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

5. 瀑布檐飞玉,香炉顶吐烟。

释义与译文:瀑布如同飞玉一般从屋檐落下,香炉顶部冒出袅袅烟雾。
注释:檐,屋檐。飞玉,形容瀑布如玉般晶莹剔透。香炉,佛教用品,此处泛指寺庙中的供物。顶,顶部。吐烟,冒出烟雾。
赏析:这句诗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开先寺内瀑布的壮观和寺庙的宁静祥和氛围。

6. 排窗招五老,入室见诸天。

释义与译文:推开窗户招来了五位仙人,进入房间见到了诸天。
注释:五老,传说中的五位仙人名号,这里代指仙人或神祇。诸天,佛教中指天界的神灵。
赏析:这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开先寺神秘莫测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神秘。

7. 胜地堪栖迹,名途暂息肩。

释义与译文:这里是一个风景优美的胜地,可以栖息足迹;短暂的旅途也让人暂时放下重担。
注释:胜地,指风景优美的地方。栖迹,栖息,停留的意思。暂息肩,暂时放下重担,表示短暂的休息。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开先寺美景的喜爱和留恋,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中压力和忙碌的反思。

8-10. 矢心方味道,有口懒参禅。倦倚云边榻,行看石上镌。旧题半磨灭,诗语尚新鲜。景物知多少,诗家画未全。兴酣乌夕没,坐久月东圆。笔醮潜龙窟,茶烹接竹泉。客怀清似洗,俚句不成篇。想像陶彭泽,追寻李谪仙。神交来梦寐,为我足吟笺。

释义与译文:下定决心去品味这美妙的味道,有口却懒得去参禅打坐。疲倦地靠在云边的床上,看到石头上的刻文。原来的题字已经有一半被磨灭了,但诗的语言依然新鲜有趣。知道的风景有多少?诗人的作品还没有完成。兴头正浓的时候,乌鸦消失在夕阳中,我坐了很久月亮才升起来。笔蘸着墨水,潜入龙穴深处取水。茶叶煮好后,用竹子做的泉水冲泡。我的胸怀像清水一样清澈,但俚俗的句子写不出来。我想象陶渊明隐居的生活,又追寻李白的放逸生活。我们之间的精神交往就像梦境一样,让我有足够的精力去书写这些诗篇。
注释:矢心方味道,下定决心去品味这美妙的味道。有口懒参禅,有口却懒得去参禅打坐。倦倚云边榻,疲倦地靠在云边的床上。行看石上镌,看到石头上的刻文。旧题半磨灭,原来的题字已经有一半被磨灭了。诗语尚新鲜,诗人的语言还保持着新鲜感。景物知多少,知道的风景有多少?诗人的作品还没有完成。兴酣乌夕没,兴头正浓的时候,乌鸦消失在夕阳中。坐久月东圆,我坐了很久月亮才升起来。笔醮潜龙窟,笔蘸着墨水,潜入龙穴深处取水。茶烹接竹泉,茶叶煮好后,用竹子做的泉水冲泡。客怀清似洗,我的胸怀像清水一样清澈。俚句不成篇,俚俗的句子写不出来。想像陶彭泽,我想象陶渊明隐居的生活。追寻李谪仙,我又追寻李白的放逸生活。神交来梦寐,我们之间的精神交往就像梦境一样。为我足吟笺,让我有足够的精力去书写这些诗篇。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开先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汇和修辞手法,如“风涛”、“昙花”、“萝薜”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画面感。同时,诗人在表达自己情感的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一些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使得整首诗既有美感又有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