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台何日有,菊月此登临。
古碣摹将蚀,希音听欲沉。
行山迎晚照,卫水漾秋阴。
肺病吾安适,因君了夙心。

【注释】

啸台:指汉末祢衡的墓。

何日有:何时才能重登。

菊月:指农历九月。古人将九月称为“菊月”,因菊花盛开,故称之。此诗作于元代。

古碣:指汉代碑刻。摹将蚀:摹拟的石碑将要风化。

希音:指美妙的声音或歌声。

行山:指泰山。

卫水:指黄河的支流卫河。秋阴:秋天的阴气。

肺病:指肺结核病。

夙心:早年的心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朋友的赠答之作。首联点题,颔联写登台感怀,颈联以景结情,尾联表达友情。全诗语言质朴平易,意境清旷深远,风格浑朴自然,是一篇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抒情佳作。

这首诗是诗人酬答友人而作。诗人先从“鸣机”说起,再写“吟蛩”和“蟋蟀”声起,然后才写到“蟋蟀”,这样,诗人就把自己对蟋蟀声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充分显示出诗人善于运用比兴手法的特点。

这首诗是诗人酬答友人而作。诗人先从“鸣机”说起,再写“吟蛩”和“蟋蟀”声起,然后才写到“蟋蟀”。这样,诗人就把自己对蟋蟀声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充分显示出诗人善于运用比兴手法的特点。

这首诗是诗人酬答友人而作。诗人先从“鸣机”说起,再写“吟蛩”和“蟋蟀”声起,然后才写到“蟋蟀”。这样,诗人就把自己对蟋蟀声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充分显示出诗人善于运用比兴手法的特点。

《啸台》原为曹操所作的咏物诗,但作者却别出心裁,不从正面描写,而是从“鸣机”写起,接着又写“吟蛩”声,最后才说到“蟋蟀”,从而把读者的注意力从蟋蟀转移到了吟蛩上。这种写法与一般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写法大相径庭。

诗人首先说:“呜呼!何人听此鸣!”意思是:这蟋蟀声啊,谁能听到它?这里诗人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既表达了诗人听到蟋蟀声后的惊奇之感,又暗示出诗人听到蟋蟀声时的心情是复杂的。

然后诗人又写道:“吾亦无余乐,子独伤人心。”意思是:我也没有别的快乐,你独自伤心罢了!这里诗人又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既表现了自己的心情,又写出了自己对蟋蟀声的体会。

最后诗人说道:“尔辈自为乐,吾亦无馀悲。”意思是:你们各自寻乐去吧!我也没有什么可悲伤的了。这里诗人又一次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既表明了自己对朋友劝慰之意,又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

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借蟋蟀声抒写自己的胸臆,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幽雅,风格自然流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