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山,水外水。
微茫夕照中,黯淡白云里。
幽花野草山中春,葛巾野服山中人。
仿佛桃源武夷境,笔端造化妙夺神。
羡君自是隐逸者,门外不闻喧车马。
心目长存山水间,无声之诗有声画。
诗句释义
山外山,水外水。
- 这句诗描述了一幅山水画的远景,描绘了连绵不断的山峰和蜿蜒的河流。”山外山”和”水外水”形象地表现了山脉和水域的无限延伸,强调了自然景观的宏伟与广阔。
微茫夕照中,黯淡白云里。
- “微茫夕照中”描绘了傍晚时分,太阳即将下山的光影景象,”黯淡白云里”表达了天空中的云彩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朦胧而柔和。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自然景物以情感和生命力。
幽花野草山中春,葛巾野服山中人。
- 这句诗描绘了山中的春天景象,”幽花野草”代表了山中的野生植物,它们在春季绽放,为山林增添了生机。”葛巾野服”则形容了山中人的穿着朴素,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这里的”山中人”可能指的是画家自己或者一位隐逸的诗人。
仿佛桃源武夷境,笔端造化妙夺神。
- 通过”仿佛桃源”这一比喻,诗人将这幅山水画比作世外桃源般的理想境地,暗示了画家对这种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笔端造化妙夺神”则表达了画家高超的艺术技巧,能够捕捉到自然景色的神韵,并将之生动地表现在画中。
羡君自是隐逸者,门外不闻喧车马。
- 这句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羡慕之情。”羡君”是对那位拥有隐逸生活的人表达敬意和羡慕。”门外不闻喧车马”形容了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生活状态,暗示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
心目长存山水间,无声之诗有声画。
- 最后两句总结了整首诗的主旨,即画家通过画作将山水之美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使得这山水间的美景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的触动。这种艺术创作不仅传递了美的感受,也唤起了人们对自然美的深刻记忆。
译文
山连着山,水连着水。
黄昏时分,微弱的余晖洒落在山谷之中,天空中淡淡的白云仿佛被染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
山中的春色如幽深的花丛和小草,而那身穿葛布衣、头戴野帽的隐士正是画中的主角。
这幅山水画让人仿佛置身于传说中的桃花源,画家用他的笔触描绘出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我羡慕那些能够如此隐逸于世的人,他们的生活似乎与外界的喧嚣隔绝,静谧安详。
这幅画让我心潮澎湃,它不仅仅是一帧画面,更像是一首无声的诗,一幅有声有色的画,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灵之中。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和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同时,诗人也在诗作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对世俗繁华的不屑。这种艺术表达不仅是对自然美的颂扬,也是对心灵自由的一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