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得公馀半日闲,追寻佳境恣跻攀。
行听好鸟出孤嶂,看尽闲云到远山。
翠色岩边千树合,夕阳林下一僧还。
樽前喜有能吟客,管领风光共笑颜。
【诗句释义】
- 朗司务上京过别饯于风山洞
朗司务:指郎士元。郎士元在京城任司勋员外郎,故称。过别饯:离别饯行。饯,赠送酒食以送行。
- 偶得公馀半日闲,追寻佳境恣跻攀
偶得公余:偶然获得闲暇时间。
偶得,意外得到。公馀,指公务之余。
跻攀:攀登。
- 行听好鸟出孤嶂,看尽闲云到远山。
行听:一边行走一边聆听。
好鸟:美好的声音。
出孤嶂:从孤峭的山峰中飞出。
看尽:看得清楚。
- 翠色岩边千树合,夕阳林下一僧还
翠色:绿色的树叶映衬着山石,显得格外秀丽,因此称为“翠色”。
千树合:形容树木茂密,连成一片。
- 樽前喜有能吟客,管领风光共笑颜
樽前:酒杯之前。
能吟客:擅长吟诗作对的人。
管领:管理、带领。
- 【译文】
郎司员外郎郎士元到京城,我与他告别并设宴饯行。
偶尔得到空闲,就追随美景尽情游览攀爬。
在路上听到美妙的鸟鸣声从孤峭的山峰飞出,看到悠闲的白云飘向远方的山峦。
青山绿水之间,树木郁郁葱葱,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夕阳下,一位僧人从林中归来,他的身影显得格外安详。
宴会上欢声笑语,因为有善于吟诗作对的客人,大家相互欣赏着美丽的风景,开怀大笑。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朗司务赴京途中与友人相别的情景。首句点出地点,说明是郎司员外郎郎士元赴京途中与作者分手,并设宴饯行;次句写自己因公余暇而得以与好友相聚,于是登高寻幽,尽兴游览,畅叙友情。三四两句,分别描绘了游山和看云的所见所闻。第三句中“孤”字用得极妙,它不但写出了山峰的高峻险峭,而且暗示出山中有高人隐士,使整个画面显得更为幽美。第五句写景,“一僧还”,既写出了暮色苍茫中的宁静景象,又暗寓着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表现了友情的美好。第六句中“有能吟客”四字,把全诗的主题推向高潮,为整首诗增添了无限情趣。最后两句,诗人由观景转入观人,将朋友比作“能吟客”,“管领风光共笑颜”,形象地表现出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