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头孤鹤立,吾命一丝牵。
伏枕仍春夏,寻方废简编。
猗兰山谷月,老树渭阳天。
伯也如相问,频过话昔年。
【解析】
此诗首联点“孤鹤”和“吾命一丝牵”,是写诗人与黄甥的友情。中间两联写黄甥的勤学,末联写黄甥的来访。全诗抒发了诗人对黄甥的关心之情。
【答案】
译文:
沙头一只白鹤站立着,我的一点命运牵挂它。伏枕仍然春夏,废弛简编。猗兰山谷月,渭阳老树天。伯也像相问,频过话昔年。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寄给义屿黄甥的信。首联点题,颔联写朋友之谊,颈联写友人勤学,尾联写友人来访。
沙头孤鹤立,吾命一丝牵。
伏枕仍春夏,寻方废简编。
猗兰山谷月,老树渭阳天。
伯也如相问,频过话昔年。
【解析】
此诗首联点“孤鹤”和“吾命一丝牵”,是写诗人与黄甥的友情。中间两联写黄甥的勤学,末联写黄甥的来访。全诗抒发了诗人对黄甥的关心之情。
【答案】
译文:
沙头一只白鹤站立着,我的一点命运牵挂它。伏枕仍然春夏,废弛简编。猗兰山谷月,渭阳老树天。伯也像相问,频过话昔年。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寄给义屿黄甥的信。首联点题,颔联写朋友之谊,颈联写友人勤学,尾联写友人来访。
【注释】九华观:在今安徽青阳县西北。楼台三岛外,钟磬五云端:楼台高耸入云,钟磬声传天外。 “楼台”句:言登楼望远,楼台似在三座海岛之外。三岛:指神话中神仙所居之地。 “入谷”二句:言从山间小道进入山谷,攀登险峻的山路,非常艰难。仙源:传说中的仙境所在。 “泉声”二句:言泉水冷冽如丹炉煎炼之火,花香飘散如玉笙吹奏之声。丹灶、玉笙:皆指炼丹用的炉灶和乐器。 “坐觉”二句:言静坐片刻
【注释】 挹翠轩:以竹为帘的轩窗。 多:很多。 幽:深。 绝浮埃:清除浮尘。 树色:树影的颜色。 开帘入:打开帘子,让树影映入。 山光:指山色。 引幔来:像帷幕一般,山色飘动而来。 人闲:人闲静。 啼鸟:小鸟啼叫。 风度:风吹。 落花回:花瓣随风飘舞。 消尽:完全消除。 弥深:更加深远。 物外怀:超出世俗之外的情感。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小诗。首句“幽轩多雅趣”,描绘出了作者所居之地环境优雅
【注释】:过黄希刚有作:路过黄希刚的家,有感而作。知君情不浅,携我兴何长。独下云边榻,同斟月下觞。秋吟看菊好,夕饮醉粳香。坐久忘归去,衣沾湖上霜。 【赏析】:此诗为诗人在友人家中所作。首二句说诗人与友相聚之欢,以及友情之深厚。“独下”“同斟”两句写诗人与友人共饮之乐。“秋吟”、“夕饮”二句写诗人与友赏菊饮酒之乐。最后两句写诗人与友离别时的情景。整首诗表现了诗人与友之间深厚的友谊。 首联点出“过”
和梅轩来韵 怜君得佳趣,芳树掩衡门。 对酒花成坞,题诗竹满轩。 湖光孤棹晚,山影半帘昏。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热爱自然、善于表达内心情感的人。他通过对梅轩来韵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怜君得佳趣,芳树掩衡门。”这句诗的意思是:你找到了一种美好的乐趣,芳树遮住了衡门。这里的“怜”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心之情。 “对酒花成坞,题诗竹满轩。”这句诗的意思是
【注释】 况我悲寥落:何况我悲伤孤独。 怜君又北迁:可怜你又要迁往北方。 春归万里外:春天已经回到千里之外。 人去五云边:人已到了五云山的边塞。 塞柳迎征旆:塞外的杨柳迎接着出行的旌旗。 江花照别筵:江边的花儿映照着离别宴席上的景物。 离情杂秋思,分袂各凄然:离别的心情交织在秋天的思绪之中,分别时各自带着凄凉的情绪。 【赏析】 《送友人之京》,此诗为诗人送别友人而作
诗句原文: 我爱南湖客,清风两鬓丝。 久闻陶令趣,长与远公期。 醉倚花前石,行吟竹外池。 葛巾仍不着,日日挂东篱。 译文注释: 我爱南湖之客,清风拂过我斑白的两鬓。长久以来,我听闻陶令(即陶渊明)的志趣,也常与远公(即慧远)相商。在花前石旁醉卧,行吟于竹林外的池塘边。尽管不佩戴葛巾,每日却总是挂着东边的篱笆。 赏析: 这首诗是郭廑对南湖之客的一次赞美。诗中通过描绘南湖之客的风骨与生活状态
【注释】 ①陈氏园亭:即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述的桃花源,是东晋时期文学家陶潜(字子美)的故居。这里以“过”代指游览。 ②高士园林好:指陈氏园亭环境幽雅,景色宜人。高士,指高尚而有节操的人。 ③岩扉昼不扃:山岩上的门在白天也不关闭。扃,闭键、锁上。 ④绝胜陶令巷:比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更美好。陶令,指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⑤犹是子云亭:这仍然是子云亭。子云,即扬雄,西汉著名辞赋家。 ⑥幔卷飞泉白
【注释】 官舍:官府的宅院。 拂:掠过。玉盘:指月亮,这里比喻月亮。 官桥丝柳亸雕鞍:官桥边的柳枝随风摇摆,垂挂着的马鞍像雕刻一样美丽。亸(duǒ):下垂。 百壶绿酒沙头尽:一百壶绿酒都洒在沙地上。 青云:高高的蓝天。 夜月琴樽:晚上月光下的琴。樽,酒器。 故国:故乡。 环佩:指妇女身上所佩戴的玉饰。 朝阳刷羽翰:朝霞映照下,鸟儿的翅膀像羽毛一般干净。 【赏析】 这首送别诗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五言绝句。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释义和赏析: 中峰佳气碧氤氲,清制萝衣慕隐君。 - “中峰佳气碧氤氲”描述了山中云雾缭绕、空气清新的景象。“中峰”指的是山峰之中,“佳气”是指美好的气息,而“碧氤氲”则形容这种气息如同绿色的烟雾般弥漫。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山中清新自然的赞赏之情。 - “清制萝衣慕隐君”中的“萝衣”可能是指穿着轻纱衣服,“隐君”则表示隐居的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春三月扫坟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青山两屐草芊芊,独抱冲忧隔九泉。 【注释】:青山:指墓地周围的山。两屐草芊芊:形容墓地周围长满了青草。芊芊:草木茂盛的样子。冲忧:一种忧伤的感情。九泉:指阴间。 【译文】:青山下墓石上长满了青草,我独自一人抱着悲痛的心情,思念着已经去世的亲人。 古道残春馀薤露,空林斜日带枫烟。 【注释】:古道:指通往墓地的小径
晖上人独坐亭 晖上人独自坐在亭里, 石径通幽境,岩亭古木深。 石径通向了幽静的境地,岩亭旁长满了古老的树木。 禅扉生晚翠,罗幌挂秋阴。 禅室的门边生长着绿色的草,窗帘被秋天的阴影遮住。 止水空中性,孤云物外心。 静止的水表现出空灵的特性,孤独的云彩寄托着出世的思想。 澹然无一事,残月下东林。 他心中宁静如水,没有牵挂,在残月下漫步于东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诗人独自坐在亭子里
【注释】乐乡县:古时为郡治所在地,今属湖南省。 浮生同逆旅,扰扰几时休:人生在世如同寄住在旅店中,烦忧不断,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雁影三湘梦,猿声五岭愁:大雁南飞,是楚江的归梦;猿啼哀怨之声,让人感到五岭之愁。 异乡那见月,别路忽惊秋:他乡难逢月亮圆,离别之路突然秋天来临。 明发云山路,征车岂暂留:第二天就要启程,征车岂能停留?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组诗《感遇》中的一首
【注释】 1. 过高:指从高处看。 2. 盖定光庵:即定光寺。 3. 兹庵:指此寺庙。 4. 豁然:开朗,开阔。 5. 空外屿:指天空外的岛屿。 6. 月映坐来禅:指月光映照下,如坐禅一般的静谧。 7. 开凿:建造。 8. 经营:指规划、设计。 9. 定光:指定光寺,又称定光塔。 10. 长照:长时间照耀。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从一座寺庙的视角看外面的世界,通过观察自然景象和建筑物
【注释】 天上青云迥:天空中,高高的白云像一条条直插云霄。 湖边白屋贫:在湖边的茅草屋,非常简陋贫穷。 不嫌栖此地,何幸接芳邻:你不觉得住在这里很穷,但很高兴和这位好邻居相邻。 草阁频邀月,萝衣岂负春:我经常邀请月亮到草屋里来,我穿的是萝衣,怎能辜负这个美好的春天。 吾兄读书处,还有问奇人:我的哥哥读书的地方,还有许多奇才异士。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楚芳兄对饮时即兴所做
谒真人宫 夕到真仙境,清斋过竹房。 梦回孤嶂月,寒入一襟霜。 夜色神鳌起,秋声瑞鹤翔。 披衣不重寐,缥缈识天香。 【赏析】:此诗是游览仙人洞的即兴之作。首两句写到达洞府时的情景;三、四两句写洞中所见所感;五、六两句写洞外秋色及洞内仙景;末两句抒发感慨。全篇语言简练,意境高远,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句原文: 我爱南湖客,清风两鬓丝。 久闻陶令趣,长与远公期。 醉倚花前石,行吟竹外池。 葛巾仍不着,日日挂东篱。 译文注释: 我爱南湖之客,清风拂过我斑白的两鬓。长久以来,我听闻陶令(即陶渊明)的志趣,也常与远公(即慧远)相商。在花前石旁醉卧,行吟于竹林外的池塘边。尽管不佩戴葛巾,每日却总是挂着东边的篱笆。 赏析: 这首诗是郭廑对南湖之客的一次赞美。诗中通过描绘南湖之客的风骨与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