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东风吓,江花浮皓魄。
晨越披衣眺,回飙荡扫辟。
周道不可见,独馀寒山积。
幽涧冽孤清,碧峰澹虚莫。
艳质远尘纷,冰心聊自惜。
岂不向朱门,庭多车马迹。
泥泞滓素贞,驱除难假借。
所以守深藏,独往辞炎赫。
终当随阳春,飞洒玉阶白。
一点下殿衣,明王欣瑞泽。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情感主旨,注意题干中的“格式要求”提示,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最后对诗歌进行赏析。
从第一联看,“昨夜东风吓,江花浮皓魄。晨越披衣眺,回飙荡扫辟”。诗人昨夜被东风惊醒,看到江面上的花朵在月光下飘浮,仿佛是在月光下漂浮着明亮的月亮。早晨起床,他穿着衣服眺望远方,只见回风扫过,扫除了一切阻挡视线的东西。“惊”、“浮”、“眺”、“扫”等词写出了景物动态变化,也表现了作者的所见之景、所感之情。
从第二联看,“周道不可见,独余寒山积。幽涧冽孤清,碧峰澹虚莫”。四周的道路看不见了,只有那些高高的山峰堆积着白雪。那幽深的小溪显得更加寒冷,那高耸入云的山峰更显得虚无。“寒”、“冽”、“孤”、“澹”等词写出了景物的静寂、冷清。
从第三联看,“艳质远尘纷,冰心聊自惜。岂不向朱门,庭多车马迹。泥泞滓素贞,驱除难假借。”鲜艳的花容远离了繁华的世界,只愿意独自欣赏自己的芳姿。难道你不向往那豪华的府第,那里车马往来不绝吗?污泥玷污了你洁白的贞操,你不得不忍受这肮脏的环境。“艳”“洁”“泥”、“假借”四字点明主题,表达了对纯洁高尚情操的赞美。
从第四联看,“所以守深藏,独往辞炎赫。终当随阳春,飞洒玉阶白”。所以我坚守内心的纯净,独自远离了那喧嚣的世界。最终我将会随着春天的到来,像白玉一般晶莹剔透。“深藏”与“炎赫”相对照,“独往”与“辞炎赫”相呼应,表现出诗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怀。“终当随阳春,飞洒玉阶白”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和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的向往之情。
1.《望积雪》一诗写于元至元十六年(1279),诗人任江西行省都元帅府经历。这首诗以雪为题材,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对纯洁高尚情操的赞美以及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2.《夜坐观书寄南曹侯》一诗,诗人通过观察夜晚的景色来抒发自己对国家大事的忧虑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3.《夜读》一诗,诗人通过描写夜晚读书的情景来抒发自己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真理的追求。
4.《夜雨》一诗,诗人通过描写夜晚下雨的景象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命的感慨。
5.《夜宿渔家》一诗,诗人通过描写夜晚住在渔家的情境来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自然的赞美。
6.《夜坐》一诗,诗人通过描写夜晚坐在书桌旁的场景来抒发自己对学问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
7.《夜坐书怀》一诗,诗人通过描写夜晚坐在书桌旁的场景来抒发自己对学问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
8.《夜坐》一诗,诗人通过描写夜晚坐在书桌旁的场景来抒发自己对学问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
9.《夜坐忆崔亮秀才》一诗,诗人通过描写夜晚坐在书桌旁的场景来抒发自己对学问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
10.《夜坐》一诗,诗人通过描写夜晚坐在书桌旁的场景来抒发自己对学问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
【答案】
《望积雪》其一
昨夜东风吓,江花浮皓魄。
晨越披衣眺,回飙荡扫辟。
周道不可见,独馀寒山积。
幽涧冽孤清,碧峰澹虚莫。
艳质远尘纷,冰心聊自惜。
岂有向朱门?庭多车马迹。
泥泞滓素贞,驱除难假借。
所以守深藏,独往辞炎赫。
终当随阳春,飞洒玉阶白。
明王欣瑞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