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披绮縠,天水色相溶。
云霭淡无际,豁达飔长风。
须臾蜃气吐,岛屿失恒踪。
茫茫浩波里,突忽起崇墉。
垣隅迥如削,瑞彩郁葱茏。
阿阁叠飞槛,烟霄直荡胸。
遥岑相映带,变幻纷不同。
峭壁成广阜,平峦秀奇峰。
高下时翻覆,分合瞬息中。
云林荫琦珂,阳麓焕丹丛。
浮屠相对峙,峥嵘信鬼工。
村落敷洲渚,断岸驾长虹。
人物出没间,罔辨色与空。
倏显还倏隐,造化有元功。
秉钺来渤海,三载始一逢。
纵观历巳申,渴肠此日充。
行矣感神异,赋诗愧长公。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按照提示,需要先输出每句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给出必要的关键词注释。最后,进行赏析。

  1. 逐句释义
  • 甲子仲夏登署中楼观海市:甲子年夏季,登上官府中的高楼观赏海上的市景。
  • 登楼披绮縠:登上高楼,披着华丽的衣裳。
  • 天水色相溶:天空和水面的颜色交融在一起。
  • 云霭淡无际:云雾淡薄,没有边界。
  • 豁达飔长风:开阔明朗的长风呼啸。
  • 须臾蜃气吐:片刻之间,海市蜃楼出现。
  • 岛屿失恒踪:消失的岛屿踪迹。
  • 茫茫浩波里:浩瀚的海面之上。
  • 突忽起崇墉:突然升起高大的建筑。
  • 垣隅迥如削:城墙的边缘像削过一样。
  • 瑞彩郁葱茏:瑞彩郁郁葱葱。
  • 阿阁叠飞槛:阁楼层层叠叠,飞檐凌空。
  • 烟霄直荡胸:烟雾缭绕,直达胸中。
  • 遥岑相映带:远处的山峦相互映衬。
  • 峭壁成广阜:陡峭的山壁变成了宽广的丘陵。
  • 平峦秀奇峰:平坦的山峦中,有秀美的奇峰。
  • 高下时翻覆:高低起伏,变化无常。
  • 分合瞬息中:分与合在瞬间变化,不可捉摸。
  • 云林荫琦珂:云层和树林掩映着珍珠般的宝石。
  • 阳麓焕丹丛:阳光照在山麓,使红艳的花朵更加鲜艳。
  • 浮屠相对峙:佛塔相互对峙,显得雄伟壮丽。
  • 村落敷洲渚:村庄散布在湖泊和洲岛上。
  • 断岸驾长虹:断桥上架起了长长的彩虹。
  • 人物出没间:人物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和消失。
  • 倏显还倏隐:一会儿显现,一会儿又消失。
  • 造化有元功:大自然的造化神奇无比。
  • 秉钺来渤海:手持权杖,来到渤海边。
  • 三载始一逢:三年才遇到这一次。
  • 纵观历巳申:仔细观看,时间已经到了巳申日。
  • 渴肠此日充:这一天,感到饥渴得到了满足。
  • 行矣感神异:行走于此,感受到了神灵的奇异。
  • 赋诗愧长公:写下诗篇,觉得自己不如长公。
  1. 译文

在甲子年的仲夏,我登上官府中的高楼,观赏海上的市景。登楼时,我披着华丽的衣裳。天空和水面的颜色交融在一起,云雾淡薄,没有边界。开阔明朗的长风呼啸而来,让我心胸开阔。片刻之间,海市蜃楼出现了,消失的岛屿踪迹也随之消失。浩瀚的海面之上,突然升起高大的建筑。城墙的边缘像削过一样,瑞彩郁郁葱葱。阁楼层层叠叠,飞檐凌空,烟雾缭绕,直达胸中。远处的山峦相互映衬,陡峭的山壁变成了宽广的丘陵,平坦的山峦中,有秀美的奇峰。高与低、分与合都在瞬间变化,不可捉摸。云层和树林掩映着珍珠般的宝石,阳光照在山麓,使红艳的花朵更加鲜艳。佛塔相互对峙,显得雄壮壮观。村庄散布在湖泊和洲岛上,断桥上架起了长长的彩虹。人物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和消失,一会儿显现,一会儿又消失。大自然的造化神奇无比,手持权杖,来到渤海边。三年才遇到这一次,仔细观看,时间已经到了巳申日。这一天,我感到饥渴得到了满足。行走于此,感受到神灵的奇异,写下诗篇,觉得自己不如长公。

  1.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登高望远、观赏海市蜃楼的诗歌。诗中通过生动的景象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幅大海、山川、建筑等自然景观的画面。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海市蜃楼、岛屿、山脉、建筑物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气势磅礴、景色壮丽的画面。同时,这首诗还融入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诗中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和颂扬,也有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