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赠东篱种,秋光照草堂。
标孤傍明月,香细怯清霜。
几忆宦游赏,堪怜此夜芳。
相看宜白发,何日不重阳。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鉴赏,是中考生常考的题目之一。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句进行赏析,赏析时注意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语言特点、手法及情感表达等。

首联“谁赠东篱种,秋光照草堂”,写菊由人种植,秋光普照草堂。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是谁将东边的菊花栽植于草堂之中?秋天的阳光普照着草堂。“谁”字写出了菊花被栽种于东篱之下,“种”字表明菊花是人为种植的;“秋光”指代的是秋日的日光,而“草堂”一词则点明了诗人居住之所,这两句诗既交代了菊花的种植位置,又描绘出了一幅秋天日暮时分的景色图。

颔联“标孤傍明月,香细怯清霜”,描写了菊花独自开放,靠近明亮的月亮,花香清淡害怕清冷的霜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菊花独自绽放,靠近明亮的月亮,清香淡雅却害怕清冷的霜气。“标孤”指的是独放,“傍”为靠近的意思,“明月”指明亮的月光,“香细”指香气轻柔,“怯清霜”意为怕冷霜。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达了菊花不畏严寒、自傲独立的特点。

颈联“几忆宦游赏,堪怜此夜芳”,诗人多次回忆曾经游览欣赏菊花的经历,感叹此时观赏菊花的心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曾多少次回想起游览赏菊的情景,如今看着这夜晚盛开的菊花,我倍感凄凉。“忆宦游赏”指的是诗人多次游览赏花的回忆,诗人在仕途上遭受挫折,心情郁闷,因此他常常回忆起自己在仕途上的遭遇。“堪怜”表示怜悯,同情,这里是指看到美丽的菊花不禁想起自己曾经的遭遇,感到惋惜,悲伤。“此夜芳”指的是今夜盛开的菊花,诗人用一“夜”字,突出了菊花盛开的美景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尾联“相看宜白发,何日不重阳”,诗人看着满园的花朵,感慨时光飞逝,头发已经白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如此美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们一同观赏着这满园的花朵,看着它们在秋风中飘落,想到自己已经年迈白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欣赏到这样美好的景色。“相看”指相互观赏,“宜”为应该之意,“何日不”意为什么时候能够,“重阳”指重阳节,即重阳节时。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

【答案】

①《对菊有感》:谁赠东篱种,秋光照草堂。谁赠东篱种(种植),秋光照草堂(照射)。②标孤傍明月,香细怯清霜。

③几忆宦游赏,堪怜此夜芳。④相看宜白发,何日不重阳。⑤赏析:这首诗以“菊”为中心意象,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⑥译文:谁给东边的菊花栽种?秋日的阳光普照着草堂。菊花独自开放,靠近明亮的月亮,清香淡雅却害怕清冷的霜气。我曾多次回想起游览观赏菊花的经历,如今看着这夜晚盛开的菊花,我倍感凄凉。我们一同观赏着这满园的花朵,看着它们在秋风中飘落,想到自己已经年迈白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欣赏到这样美好的景色。

⑦注释:①东篱:古人以东篱为隐者的居处。②秋光:指秋日的阳光。③草堂:指作者居住的地方,也泛指南山脚下的草堂寺。④标孤:独自开。⑤香细:香气很细腻。清霜:指清冷的霜。⑥宦游:官宦生涯中的旅行或在外任职。⑦何日:什么时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