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金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鉴赏,是中考生常考的题目之一。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句进行赏析,赏析时注意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语言特点、手法及情感表达等。 首联“谁赠东篱种,秋光照草堂”,写菊由人种植,秋光普照草堂。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是谁将东边的菊花栽植于草堂之中?秋天的阳光普照着草堂。“谁”字写出了菊花被栽种于东篱之下,“种”字表明菊花是人为种植的
送谢果庵 一、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握手郊门思悄然,相逢先拟问何年。 - “握手郊门”描绘了作者与谢果庵在郊外的初次相遇场景。此处使用“手”字,不仅表达了两人的亲密接触,也暗示了深厚的情谊。 - “思悄然”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可能对时间的流逝感到无奈或感慨。 - “相逢先拟问何年”则是一种对未来的设想,表达了作者对重逢时刻的期待和对过去的怀念。这里的“何年”不仅是对时间的思考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送别春明路未赊,几番回首更思家。 - “送别春明”可能指的是在春天结束之前离开春明这个地方,“路未赊”意味着道路还长,还未到尽头。这一句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和对家的深切思念。 2. 愁看客里中秋月,坐落庭前一树花。 - “客里中秋月”中的“客中”可能指的是旅居他乡的游子,而“中秋月”则特指中秋节时圆月高挂的情景。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异乡看到月亮时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忧愁。 -
《次铺桂岩韵》是明朝华金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江上秋风、巡檐夜起、燕国遗龙种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下面将结合诗句进行一一解释: 1. 江上秋风溽暑多:描述了在江上的秋天,天气闷热潮湿,给人一种压抑感。 2. 巡檐夜起散行歌:描述诗人夜晚巡视屋檐时听到的歌声,增添了夜晚的气氛与情感色彩。 3. 谁怜燕国遗龙种:表达了对历史遗留下来的珍稀物种的怜惜之情。 4.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佳节之际游龙潭,追随步石林,澄潭翻古壁,幽菊引情吟,静刹知禅定,云归识鸟心,天涯悲木落,况复此登临等场景。 译文: 揽胜当佳节,追随步石林。 清澈的潭水倒映着古老的墙壁,幽静的菊花散发着淡淡的芬芳,勾起了诗人的无限思绪。 寂静的寺庙里传来阵阵钟声,仿佛是佛祖在引导众生走向涅槃。 云彩归去,鸟儿也懂得回归自然的道理。 天涯海角,草木皆已凋零,更加凸显了诗人对此景的感叹之情。
【解析】 本诗首联写景,“八月”点明时间,“秋气清”,交代环境,“湖光涵虚碧”描绘湖面景象。颔联写物,“青莲”即莲花,用拟人手法写莲花在镜中之姿色。颈联写景:“白云”指水底的白云,“返照流石壁”写水中倒影的山石和日光。末联抒情,“之子”,指诗人自己,“扣弦赏”,指欣赏自然美景。整首诗描写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答案】 示例:八月秋意正浓,湖面波平如镜;湖畔隐约青莲
握手郊门思悄然,相逢先拟问何年。 少微夜烛西江水,棠树春凝滇海烟。 别酒漫移枫叶下,卖山遥隔暮云边。 无端赤子留连意,已在霜天玉笛前
送别春明路未赊,几番回首更思家。 愁看客里中秋月,坐落庭前一树花。 此夜雁声天外远,故山秋色望中加。 忆君何处情偏切,细雨寒城鼓欲挝
江上秋风溽暑多,巡檐夜起散行歌。 谁怜燕国遗龙种,尽道昭阳喜翠螺。 客邸未应多酒病,愁怀何以敌诗魔。 同人咫尺传双鲤,月满桥头临碧波
八月秋气清,湖光涵虚碧。 隐隐青莲花,添此镜中色。 白云动波底,返照流石壁。 之子扣弦赏,胸次殊适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