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队貔貅影作双,云为伞盖柳为幢。
遥瞻万里元戎气,吞尽东南未肯降。

【注释】

宜章,在今湖南省郴州市北。再寄:两次寄送。高挥使:指唐朝名将高骈。小队,指精锐部队。貔(pí)貅:古代传说中的猛兽,比喻勇猛善战的军队。云为伞盖,比喻高骈的军旗如同云彩一样遮蔽天空,柳为幢,形容高骈军队的旌旗如柳叶般飘扬。元戎,即主帅。吞尽东南未肯降,意即高骈率领军队横扫南方,不肯投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写于唐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之时,诗人借咏高骈诗以抒发自己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群雄割据混战的局面感到忧虑和不安的心情。全篇用典,寓意深远。

首句“宜章再寄高挥使”,点明题旨,交代了背景。宜章,在今湖南省郴州市北,唐僖宗时,湖南观察使高骈任节度使,领有此地。诗人以“再”字突出其与前次往来的不同之处,表明此次所寄之诗非同一般。高骈,唐代著名将领,他治军严整,骁勇善战,曾镇压黄巢起义军,后与宦官田令孜勾结,成为唐末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颔联“小队貔貅影作双,云为伞盖柳为幢。”写高骈的军队,气势磅礴,威武雄壮。“双”“作双”二字用得非常巧妙,既写出了高骈军队人数之多,又写出了他们行动迅速,一呼百应的情景。“云为伞盖”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高骈军队浩浩荡荡、气吞万里的景象。“云为伞盖”一句中,“伞盖”一词,用得十分贴切,既写出了高骈军队的庞大气势,又显示出他们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同时,“云为伞盖”还暗含了高骈军队善于利用天时、地势等有利条件的特点,这也是他们能够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柳为幢”则进一步突出了高骈军队的威武之师的形象。

颈联“遥瞻万里元戎气,吞尽东南未肯降。”继续描绘了高骈军队威武之师的气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起义军的担忧之情。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只见高骈军队如云如霞,遮天蔽日,威震四方。他们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技艺高超,令人生畏。然而,诗人也深知农民起义军的力量不可小觑,他们虽然暂时处于劣势,但最终定会崛起反抗。

尾联“吞尽东南未肯降”一句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起义军的深深忧虑和担忧。他认为,农民起义军虽然势单力薄,但他们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赞赏。然而,由于农民起义军缺乏统一指挥和战略战术,导致他们在战场上屡遭挫折,甚至一度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尽管如此,农民起义军仍不屈不挠地坚持战斗下去,他们的英勇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诗人的心弦。因此,诗人决定再次给农民起义军寄去诗歌,希望能够激励他们坚持下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