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屐齿久苍苔,漫把东君一笑猜。
老子但知人是我,看花明日又须来。
【注释】
徘徊:来回走动,徘徊。苍苔:青苔。漫把:随便地。东君:春神。老子:自称。但知:只知道、只以为。看花:赏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友人不遇时所写。首句说,自己来过这里,鞋底已踏出了青苔的印迹;次句说,今天没有遇上你,只好随便猜测一下,是不是春天来了?第三句说,我只知道你是我的朋友,你是我的知己,你明天还会再来吗?最后两句是说,我明天还要来看你,赏你的花。全诗以拟人手法写景抒情,言简意赅而意味深长。
徘徊屐齿久苍苔,漫把东君一笑猜。
老子但知人是我,看花明日又须来。
【注释】
徘徊:来回走动,徘徊。苍苔:青苔。漫把:随便地。东君:春神。老子:自称。但知:只知道、只以为。看花:赏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友人不遇时所写。首句说,自己来过这里,鞋底已踏出了青苔的印迹;次句说,今天没有遇上你,只好随便猜测一下,是不是春天来了?第三句说,我只知道你是我的朋友,你是我的知己,你明天还会再来吗?最后两句是说,我明天还要来看你,赏你的花。全诗以拟人手法写景抒情,言简意赅而意味深长。
秋行 老夫携一杖,岸帻向林皋。 九月木将脱,千峰秋更高。 乾坤真寓舍,世事直秋毫。 我与巢由辈,真为莫逆交。 注释: 1. 老夫:自称,表示谦虚。 2. 携:携带。 3. 一杖:一根拐杖。 4. 岸帻:整理头巾。 5. 林皋:指树林中的空地。 6. 九月:秋季,农历的九月初至月末。 7. 木将脱:树木开始脱落叶子。 8. 万峰:形容山峦众多。 9. 秋高:秋天天空高远。 10. 乾坤:宇宙天地
孤帆兼日下,高树与秋迎。 译文:我独自的船帆在夕阳下航行,高耸的树木和秋天一起迎接我的到来。 注释:孤帆:单独的帆船;兼日下:同时在下;高树与秋迎:高高的树和秋天一同迎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自己在长芦的孤独旅程,通过描绘自己独自航行、高耸的树木和秋天一同迎接的景象,展现了自己的孤独和坚韧。 天地真能大,江山各自清。 译文:天地间真是能够如此宽广,江山景色各有其独特的清新。 注释:天地真能大
泛江和寿卿 放艇夫何意,天机忽远林。 川云元浩荡,鱼鸟自高深。 万里平生眼,三人此日心。 因思邵康节,终日打乖吟。 注释: 1、艇夫:指划船的人。 2、天机:指自然界的规律。 3、川云:指流水中的云雾。 4、邵康节:指宋代邵雍(字康节),他善于用诗词来表现对自然景物的感受。 赏析: 《泛江和寿卿》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泛江”为题,通过描绘江流、云彩、鱼鸟等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句:天边闻一雁,杳杳向南徂。 译文: 在寂静的夜空中,一只孤雁划过天际,向南飞去,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愁绪。今夜西风凛冽,吹散了秋日的温暖,也带来了他乡孤独的寒意。五个人各自奔赴千里之外,却只有书信不能随行,九月之交却未能寄出一字问候。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夜景和孤雁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别离的凄凉之感。诗人以“天边闻一雁”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夜晚。接着
注释: 1. 细雨桄榔树,清泉苦竹根。 2. 先生说起旧时家业,风日短篱门。 3. 归计携诸友,迎舟立两孙。 4. 能寻白沙子,同醉浊醪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朋友的一封赠别信。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他的未来寄语和祝福,充满了浓厚的友情和期望之情。 “细雨桄榔树,清泉苦竹根。”首句以“细雨”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第二句“清泉苦竹根”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与形式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阁题诗坐,高怀散远秋”是要求回答诗句的意思和情感,然后结合注释和译文进行分析。注意答题时不要出现错字、漏字、添字等语病现象。 本题中,“小阁题诗坐”是说诗人登上楼台,在栏杆上写下诗句;“高怀散远秋”是说诗人的胸怀豁达,思绪遥远,秋天的景色也进入他的视野。 【答案】 ①小阁:即小楼。②题诗:指登楼写诗
注释: 1. 轩腾都治凤:指任生像凤凰一样飞升。轩腾,高翔的样子,比喻升官;都治,泛指治理的地方;凤,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王。 2. 淡寂祗冥鸿:意指任生像一只孤独的鸿雁,在寂静的秋空中飞翔。淡寂,形容任生心境清静,不随波逐流;祗,只是;冥鸿,即鸿鹄,一种大雁,这里借指任生。 3. 尊酒堪谁别:意为在离别时,没有什么可以送别(任生的)东西。尊酒,指美酒佳肴;谁,谁可以做;别,告别、分别。 4.
【解析】 此诗首联“江晚真堪画,烟中树树清”描绘了一幅江水晚景图。次联“两人携小桨,万里荡秋溟”写诗人与友人泛舟江上的情景。第三联“醉眼岐周凤,虚名楚国萍”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最后“西山知我意,个个矗银屏”表达了作者归隐的愿望。 【答案】 译文:江水夕阳景色宜人,如画一般美丽。烟雾弥漫,江边的树木格外清晰。我和友人二人手执小桨,乘着小船在江面上荡漾。 赏析:①“江晚真堪画,烟中树树清”
圣像寺 圣像移舟入,僧佳寺亦佳。 白云何处所,秋径此袈裟。 细雨怜棕叶,香风问橘花。 野人幽僻甚,随意宿烟霞。 【释义】 1.圣像:佛教的佛像,是供奉在寺庙中的偶像。 2.移舟入:把船移到寺院内。 3.僧佳寺亦佳:僧人很好,寺院也很美。 4.白云何处所:白云飘在哪里呢? 5.秋径:秋天的小径。 6.此袈裟:这里的衣服。 7.细雨怜棕叶:细雨中我怜爱棕树叶。 8.香风问橘花
【注释】次:跟随。观物亭:即看物亭,位于今安徽宣城,是李白的旧地,他晚年常去游赏。 江山通一雨, 深似老夫清。 稍稍花全落, 沉沉鼓未晴。 坐当新竹拜, 睡起早霞明。 知我出门懒, 连阴故有情。 【赏析】此诗为七言律诗。首二句写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三、四句点出天气阴沉的原因。五六两句写自己闲卧观赏雨天美景,而心情愉快,精神振作。七八句写诗人对这种天气的喜爱,也反映了作者旷达的胸怀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和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分析全诗,解释词语含义,最后赏析诗句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小车儿自傍花行,到处无人识姓名”的意思是:小童自己沿着花边走,一路上没有人认识他的名字。“小车儿自傍花行”意思是说小童自己沿着花旁走
【注释】 李黄门:指唐玄宗的宠臣李林甫。 琼林:指禁苑中的琼林馆。 燕归图:《太平广记》卷二一四《卢鸿》引《逸史·高士传》:“李白有集一卷,名《大鹏赋》,自序云:……因事感兴,每思欲与故人卢鸿俱适嵩山之岑,故作是诗。……时李林甫为右丞相,忌鸿名高,乃使中书舍人贾至贻诗曰:‘五色罗衣随鞍上,御河春水柳条青。’……鸿遂不赴。……” 宫袍:指皇帝的龙袍。 马舞:指骑马的人挥动马缰,在马上起舞。
诗句:老眼羞还此放开,东涂西抹也曾来。 译文:我的眼睛已经老迈,但仍然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东涂西抹,曾经也做过这样的事情。但现在我已经老了,只能在桐江上钓鱼。 赏析: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庄昶的作品,描绘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老眼羞还此放开,东涂西抹也曾来。"诗人用词精炼,直接描绘了自己的现状,"老眼羞还此放开",表达了自己对年华逝去的无奈和悲伤;"东涂西抹也曾来"
【注释】 访人不遇:拜访朋友,未能遇到。偶自行:偶尔自己行走。瘦筇:指瘦竹做成的拐杖。尽吾情:尽我的心意。山禽:山中鸟兽。贤东意:贤良之意,这里指贤良的志向。“贤东”即《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为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这里借以表示对时光易逝的感叹。管送迎:管,管理、照应。迎,迎接。这里是说,山禽不懂得贤人的心思,只是忙着在花前嬉戏游玩。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及赏析。 “败荷鹡鸰为文二作”是首句,意思是:衰败的荷花和布谷鸟的叫声就是这诗二章的序言。 “万古岐周治亦隆”的意思是:万古以来,岐周地区的治理也是兴隆的。这句中关键词是“岐周”,指岐周(今陕西岐山)一带,春秋时属周国,秦灭六国后,设为北地郡。 “凤凰千仞几梧桐”的意思是:凤鸟栖息在高高的梧桐树上。凤凰和梧桐都是比喻,凤鸟代表高贵,梧桐树代表高洁。 “我知此日文家意
《送太学生冠带还蜀·其二》:孔孟行藏只此心,病来今日且山林。先生若问终身计,作养君恩正海深。 诗句释义 1. 孔孟行藏只此心:表达了诗人对孔孟学说的坚定信仰和实践决心,认为只有遵循孔孟之道才能找到真正的人生目标与意义。 2. 病来今日且山林:暗示了诗人在身体不适或精神受挫时,选择退隐到自然的山林之中,寻求心灵的平静和治愈。 3. 先生若问终身计:这里“先生”指代的是老师或者长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