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金相玉质温,百年高节老乾坤。
凭谁欲把栽培问,个个清风是子孙。
注释:
多少金相玉质温,百岁高节老乾坤。
凭谁欲把栽培问,个个清风是子孙。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描写竹子的品格、气质。“金相”和“玉质”指竹子坚韧的质地和美丽的色泽。“温”字在这里既形容竹子的质地,也暗指其人格的温和。后两句则是在赞美竹子。通过提问的形式来表达对竹的赞赏之情,最后以“清风”为喻,将竹子比作子孙,表达了作者对其深厚的感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喜爱和敬仰之情。
多少金相玉质温,百年高节老乾坤。
凭谁欲把栽培问,个个清风是子孙。
注释:
多少金相玉质温,百岁高节老乾坤。
凭谁欲把栽培问,个个清风是子孙。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描写竹子的品格、气质。“金相”和“玉质”指竹子坚韧的质地和美丽的色泽。“温”字在这里既形容竹子的质地,也暗指其人格的温和。后两句则是在赞美竹子。通过提问的形式来表达对竹的赞赏之情,最后以“清风”为喻,将竹子比作子孙,表达了作者对其深厚的感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喜爱和敬仰之情。
秋行 老夫携一杖,岸帻向林皋。 九月木将脱,千峰秋更高。 乾坤真寓舍,世事直秋毫。 我与巢由辈,真为莫逆交。 注释: 1. 老夫:自称,表示谦虚。 2. 携:携带。 3. 一杖:一根拐杖。 4. 岸帻:整理头巾。 5. 林皋:指树林中的空地。 6. 九月:秋季,农历的九月初至月末。 7. 木将脱:树木开始脱落叶子。 8. 万峰:形容山峦众多。 9. 秋高:秋天天空高远。 10. 乾坤:宇宙天地
孤帆兼日下,高树与秋迎。 译文:我独自的船帆在夕阳下航行,高耸的树木和秋天一起迎接我的到来。 注释:孤帆:单独的帆船;兼日下:同时在下;高树与秋迎:高高的树和秋天一同迎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自己在长芦的孤独旅程,通过描绘自己独自航行、高耸的树木和秋天一同迎接的景象,展现了自己的孤独和坚韧。 天地真能大,江山各自清。 译文:天地间真是能够如此宽广,江山景色各有其独特的清新。 注释:天地真能大
泛江和寿卿 放艇夫何意,天机忽远林。 川云元浩荡,鱼鸟自高深。 万里平生眼,三人此日心。 因思邵康节,终日打乖吟。 注释: 1、艇夫:指划船的人。 2、天机:指自然界的规律。 3、川云:指流水中的云雾。 4、邵康节:指宋代邵雍(字康节),他善于用诗词来表现对自然景物的感受。 赏析: 《泛江和寿卿》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泛江”为题,通过描绘江流、云彩、鱼鸟等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句:天边闻一雁,杳杳向南徂。 译文: 在寂静的夜空中,一只孤雁划过天际,向南飞去,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愁绪。今夜西风凛冽,吹散了秋日的温暖,也带来了他乡孤独的寒意。五个人各自奔赴千里之外,却只有书信不能随行,九月之交却未能寄出一字问候。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夜景和孤雁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别离的凄凉之感。诗人以“天边闻一雁”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夜晚。接着
注释: 1. 细雨桄榔树,清泉苦竹根。 2. 先生说起旧时家业,风日短篱门。 3. 归计携诸友,迎舟立两孙。 4. 能寻白沙子,同醉浊醪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朋友的一封赠别信。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他的未来寄语和祝福,充满了浓厚的友情和期望之情。 “细雨桄榔树,清泉苦竹根。”首句以“细雨”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第二句“清泉苦竹根”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与形式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阁题诗坐,高怀散远秋”是要求回答诗句的意思和情感,然后结合注释和译文进行分析。注意答题时不要出现错字、漏字、添字等语病现象。 本题中,“小阁题诗坐”是说诗人登上楼台,在栏杆上写下诗句;“高怀散远秋”是说诗人的胸怀豁达,思绪遥远,秋天的景色也进入他的视野。 【答案】 ①小阁:即小楼。②题诗:指登楼写诗
注释: 1. 轩腾都治凤:指任生像凤凰一样飞升。轩腾,高翔的样子,比喻升官;都治,泛指治理的地方;凤,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王。 2. 淡寂祗冥鸿:意指任生像一只孤独的鸿雁,在寂静的秋空中飞翔。淡寂,形容任生心境清静,不随波逐流;祗,只是;冥鸿,即鸿鹄,一种大雁,这里借指任生。 3. 尊酒堪谁别:意为在离别时,没有什么可以送别(任生的)东西。尊酒,指美酒佳肴;谁,谁可以做;别,告别、分别。 4.
【解析】 此诗首联“江晚真堪画,烟中树树清”描绘了一幅江水晚景图。次联“两人携小桨,万里荡秋溟”写诗人与友人泛舟江上的情景。第三联“醉眼岐周凤,虚名楚国萍”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最后“西山知我意,个个矗银屏”表达了作者归隐的愿望。 【答案】 译文:江水夕阳景色宜人,如画一般美丽。烟雾弥漫,江边的树木格外清晰。我和友人二人手执小桨,乘着小船在江面上荡漾。 赏析:①“江晚真堪画,烟中树树清”
圣像寺 圣像移舟入,僧佳寺亦佳。 白云何处所,秋径此袈裟。 细雨怜棕叶,香风问橘花。 野人幽僻甚,随意宿烟霞。 【释义】 1.圣像:佛教的佛像,是供奉在寺庙中的偶像。 2.移舟入:把船移到寺院内。 3.僧佳寺亦佳:僧人很好,寺院也很美。 4.白云何处所:白云飘在哪里呢? 5.秋径:秋天的小径。 6.此袈裟:这里的衣服。 7.细雨怜棕叶:细雨中我怜爱棕树叶。 8.香风问橘花
【注释】次:跟随。观物亭:即看物亭,位于今安徽宣城,是李白的旧地,他晚年常去游赏。 江山通一雨, 深似老夫清。 稍稍花全落, 沉沉鼓未晴。 坐当新竹拜, 睡起早霞明。 知我出门懒, 连阴故有情。 【赏析】此诗为七言律诗。首二句写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三、四句点出天气阴沉的原因。五六两句写自己闲卧观赏雨天美景,而心情愉快,精神振作。七八句写诗人对这种天气的喜爱,也反映了作者旷达的胸怀
【注释】 ①画马:即《画马图》。②苜蓿:一种草类植物。③龙骨马:传说中生有骨角的马。④庖羲: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相传为人类发明养畜、制陶等事的圣人。《庄子·田子方》:“古之真人,知周乎万物而心固于道。”⑤伯乐:古代名相,善于识别马的好坏。⑥“分定”句:意思是说:古今的划分早已确定了,由庖羲所创制,后世的人虽然看到《画马图》了,但恐怕仍会认为是他老人家的作品。⑦“伯乐虽”句
注释:野草被严寒的风吹得卷起,雪干后露出地面,病弱的身体斜靠在阁上,消瘦的栏杆显得空荡。我们这些在人间相逢的人,谁会把上天行走的道路看得这么清楚?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寒风中的荒郊野地景象。诗人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了寒风中的野草、雪干后的病体和斜倚着瘦栏的诗人形象。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诗人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他对天人关系的思考。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注释】 深山忝窃:在深山之中,我愧对旧日的知交。忝窃,谦辞,表示惭愧。 既别还胜未别时:既然已经分别,那么现在的分别反而显得不如以前离别时那样难堪。 老梦秋来如不到:我的老梦总是在秋天到来的时候出现,如果它不来的话。 静中闲看浴云池:在安静的时刻,静静地欣赏着浴着白云的池塘。 【赏析】 此诗是诗人写给吴抚州的一封信。信中提到,他与吴氏有旧日的交往,这次分别以后,他觉得自己比以前更加思念她了
诗句如下: 天机谁与漏春痕, 独写梅花到石根。 老子欲收元气坐, 直从开阖看乾坤。 接下来将简要探讨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并给出相应的赏析。 诗句解释: 1. 天机谁与漏春痕:这句诗意味着春天的气息仿佛被什么力量所掩盖,难以完全显露。在这里,“天机”象征着自然界的奥秘和生机,而“漏春痕”则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并不完全自由或不受控制。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
梅花 其一 江亭自笑读何书,此意乾坤忽有馀。 四十四年痴老病,梅花才见是鸢鱼。 此诗由宋代著名诗人陆游所作,创作于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时放翁七十八岁,闲居山阴。首句“闻道梅花坼晓风”写梅花绽放的情景,如第一句中"坼晓风"一词,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傲然情态;第二句则把梅花比喻成白雪,既写出了梅花洁白的特点,也表现了梅花漫山遍野的娇艳。下联“四十四年痴老病”表达了诗人身处乱世
注释:梅花的盛开和凋谢之间,仿佛没有界限,这种变化的消息只能询问定山上的仙人。 是水是云都是树,老夫骑着驴背送你回家。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慨和热爱。首句用“梅花一笑有无间”比喻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强调了时间与空间的无界。颔联则通过“是水是云皆是树”来表达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赞美。最后一句“老夫驴背送君还”则是在送别朋友时,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不舍。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