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云山荡此身,不知何物更疏亲。
年来我问天峰阁,笑恐回头错应人。
题画和韵
滚滚云山荡此身,不知何物更疏亲。
年来我问天峰阁,笑恐回头错应人。
注释:
题画和韵:这首诗是诗人为题于自己画作的诗所作的和韵。
滚滚云山荡此身:形容诗人被眼前的山水所打动,无法自拔。
不知何物更疏亲: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间亲情的珍视。
年来我问天峰阁:指诗人每年都会去探访天峰阁,以寻求心灵的慰藉。
笑恐回头错应人:指诗人在回首往事时,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后悔。
滚滚云山荡此身,不知何物更疏亲。
年来我问天峰阁,笑恐回头错应人。
题画和韵
滚滚云山荡此身,不知何物更疏亲。
年来我问天峰阁,笑恐回头错应人。
注释:
题画和韵:这首诗是诗人为题于自己画作的诗所作的和韵。
滚滚云山荡此身:形容诗人被眼前的山水所打动,无法自拔。
不知何物更疏亲: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间亲情的珍视。
年来我问天峰阁:指诗人每年都会去探访天峰阁,以寻求心灵的慰藉。
笑恐回头错应人:指诗人在回首往事时,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后悔。
秋行 老夫携一杖,岸帻向林皋。 九月木将脱,千峰秋更高。 乾坤真寓舍,世事直秋毫。 我与巢由辈,真为莫逆交。 注释: 1. 老夫:自称,表示谦虚。 2. 携:携带。 3. 一杖:一根拐杖。 4. 岸帻:整理头巾。 5. 林皋:指树林中的空地。 6. 九月:秋季,农历的九月初至月末。 7. 木将脱:树木开始脱落叶子。 8. 万峰:形容山峦众多。 9. 秋高:秋天天空高远。 10. 乾坤:宇宙天地
孤帆兼日下,高树与秋迎。 译文:我独自的船帆在夕阳下航行,高耸的树木和秋天一起迎接我的到来。 注释:孤帆:单独的帆船;兼日下:同时在下;高树与秋迎:高高的树和秋天一同迎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自己在长芦的孤独旅程,通过描绘自己独自航行、高耸的树木和秋天一同迎接的景象,展现了自己的孤独和坚韧。 天地真能大,江山各自清。 译文:天地间真是能够如此宽广,江山景色各有其独特的清新。 注释:天地真能大
泛江和寿卿 放艇夫何意,天机忽远林。 川云元浩荡,鱼鸟自高深。 万里平生眼,三人此日心。 因思邵康节,终日打乖吟。 注释: 1、艇夫:指划船的人。 2、天机:指自然界的规律。 3、川云:指流水中的云雾。 4、邵康节:指宋代邵雍(字康节),他善于用诗词来表现对自然景物的感受。 赏析: 《泛江和寿卿》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泛江”为题,通过描绘江流、云彩、鱼鸟等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句:天边闻一雁,杳杳向南徂。 译文: 在寂静的夜空中,一只孤雁划过天际,向南飞去,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愁绪。今夜西风凛冽,吹散了秋日的温暖,也带来了他乡孤独的寒意。五个人各自奔赴千里之外,却只有书信不能随行,九月之交却未能寄出一字问候。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夜景和孤雁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别离的凄凉之感。诗人以“天边闻一雁”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夜晚。接着
注释: 1. 细雨桄榔树,清泉苦竹根。 2. 先生说起旧时家业,风日短篱门。 3. 归计携诸友,迎舟立两孙。 4. 能寻白沙子,同醉浊醪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朋友的一封赠别信。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他的未来寄语和祝福,充满了浓厚的友情和期望之情。 “细雨桄榔树,清泉苦竹根。”首句以“细雨”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第二句“清泉苦竹根”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与形式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阁题诗坐,高怀散远秋”是要求回答诗句的意思和情感,然后结合注释和译文进行分析。注意答题时不要出现错字、漏字、添字等语病现象。 本题中,“小阁题诗坐”是说诗人登上楼台,在栏杆上写下诗句;“高怀散远秋”是说诗人的胸怀豁达,思绪遥远,秋天的景色也进入他的视野。 【答案】 ①小阁:即小楼。②题诗:指登楼写诗
注释: 1. 轩腾都治凤:指任生像凤凰一样飞升。轩腾,高翔的样子,比喻升官;都治,泛指治理的地方;凤,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王。 2. 淡寂祗冥鸿:意指任生像一只孤独的鸿雁,在寂静的秋空中飞翔。淡寂,形容任生心境清静,不随波逐流;祗,只是;冥鸿,即鸿鹄,一种大雁,这里借指任生。 3. 尊酒堪谁别:意为在离别时,没有什么可以送别(任生的)东西。尊酒,指美酒佳肴;谁,谁可以做;别,告别、分别。 4.
【解析】 此诗首联“江晚真堪画,烟中树树清”描绘了一幅江水晚景图。次联“两人携小桨,万里荡秋溟”写诗人与友人泛舟江上的情景。第三联“醉眼岐周凤,虚名楚国萍”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最后“西山知我意,个个矗银屏”表达了作者归隐的愿望。 【答案】 译文:江水夕阳景色宜人,如画一般美丽。烟雾弥漫,江边的树木格外清晰。我和友人二人手执小桨,乘着小船在江面上荡漾。 赏析:①“江晚真堪画,烟中树树清”
圣像寺 圣像移舟入,僧佳寺亦佳。 白云何处所,秋径此袈裟。 细雨怜棕叶,香风问橘花。 野人幽僻甚,随意宿烟霞。 【释义】 1.圣像:佛教的佛像,是供奉在寺庙中的偶像。 2.移舟入:把船移到寺院内。 3.僧佳寺亦佳:僧人很好,寺院也很美。 4.白云何处所:白云飘在哪里呢? 5.秋径:秋天的小径。 6.此袈裟:这里的衣服。 7.细雨怜棕叶:细雨中我怜爱棕树叶。 8.香风问橘花
【注释】次:跟随。观物亭:即看物亭,位于今安徽宣城,是李白的旧地,他晚年常去游赏。 江山通一雨, 深似老夫清。 稍稍花全落, 沉沉鼓未晴。 坐当新竹拜, 睡起早霞明。 知我出门懒, 连阴故有情。 【赏析】此诗为七言律诗。首二句写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三、四句点出天气阴沉的原因。五六两句写自己闲卧观赏雨天美景,而心情愉快,精神振作。七八句写诗人对这种天气的喜爱,也反映了作者旷达的胸怀
我们逐句解析这首诗: 1. 第一句:“云在青天水在瓶” - 关键词解释:云、青天、水、瓶。 - “云”:天空中的云雾。 - “青天”:广阔的蓝天。 - “水”:通常指水瓶中的水。 - “瓶”:这里可能是指装有水的瓶子或容器。 - 诗句释义:天空中飘浮的云朵和清澈蔚蓝的天空相映成趣,就像水瓶中的清水静静地流淌。 2. 第二句:“古僧何处说今僧” - 关键词解释:古僧、何处、说。 - “古僧”
注释:在乱石丛生的水边,花香随风飘散,随花傍柳,人与花同。 不知皇极经书是否已经撰写完成?不要询问天津击壤翁的事情。 赏析:这首诗以兰石为背景,描述了其周围的自然景观和环境。首句“流水香风乱石中”描绘了兰石周边的自然风光,流水、香风、乱石,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次句“随花傍柳与人同”则进一步展现了兰石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处,仿佛它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一种感慨
注释:梅花的盛开和凋谢之间,仿佛没有界限,这种变化的消息只能询问定山上的仙人。 是水是云都是树,老夫骑着驴背送你回家。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慨和热爱。首句用“梅花一笑有无间”比喻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强调了时间与空间的无界。颔联则通过“是水是云皆是树”来表达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赞美。最后一句“老夫驴背送君还”则是在送别朋友时,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不舍。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
【译文】: 百年来,涂炭天下,皆成学问;吴郡徐霖正是惜才之人。 怎能说生与死都是虚妄?梦中呼唤刘振之醒来。 【注释】: 百年:一百年。 涂抹:比喻政治上的迫害和摧残。 正:正是。 安得:如何能得到。 不虚:不是空的,是有作用的。 生死话:生与死都是虚幻的。 梦中呼起:梦中把人叫醒。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刘振之去世而作。刘振之(生卒年不详),字子仁,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曾任御史大夫
注释: 平生本质今如此,老去未能污一毫。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的反思与评价。"平生本质今如此",意味着诗人回顾自己的一生,认为自己的本质并未改变,仍然坚守着内心的道德标准。"老去未能污一毫",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清高品质,即使年纪已大,也未曾沾染世俗的污垢。 俯仰仲尼磨不磷,百年天地鬓萧骚。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感慨。"俯仰仲尼磨不磷",意味着诗人在面对世间的纷扰和诱惑时
松风梅月为孤鹤翁作 【注释】:松树的风声,梅花的月色。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以“松风”、“梅月”为题,描绘了一幅幽静清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云影天光拈仲晦,溪声山色舞东坡。 【注释】:指云的影子映在天边,阳光洒在溪水和群山之上。 【赏析】:此句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比喻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千八万今如此